瑞幸造假事件后,中概股紛紛開始了加強自審。
美國當地時間4月7日晚間,繼瑞幸咖啡自曝偽造22億元營收后,另一支中概股爆出又被爆出財務造假。中國最大教育龍頭好未來,自曝旗下“輕課(Light Class)”業務存在數據造假。
好未來在公告中稱,有員工與外部供應商合謀,偽造合同等文件,錯誤夸大旗下業務“輕課”的銷售數據。按照其披露,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期間,輕課業務銷售總額約占據總收入3%至4%。
據好未來財報顯示,2020財年的前三季度營收約為25億美元左右。也就是說,輕課收入至少應有7500萬美元到1億美元。好未來當前市值達到330億美元,受此消息影響,股價盤后最大跌幅超28%。
一位好未來員工告訴《財經》記者,輕課一直都不是重點業務,此次自曝的財務作假,他猜測“應該是個人行為,目前公司內部也沒有通報具體責任人是誰。”
這名員工還透露,2019年上半年時,由于業績一般,公司一度希望將輕課與學而思網校業務合并,但后來輕課的業績突然變好了,就取消了合并計劃,“我們也沒想到業績原來是這樣(通過財務造假)變好的。”
好未來是中國最大的教育集團,創立于2003年,最早業務為學而思培優,主營線下中小學課后輔導。近年來主攻在線教育,并推出在線大班課業務學而思網校。
2010年10月,好未來的前身學而思在美國紐交所正式掛牌交易,成為國內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小學教育機構。此后股價曾一路高歌猛進,市值于2017年超越當時最大的中國教育集團新東方。
好未來的教育布局非常全面,截至目前總共有學而思、學而思網校、愛智康、摩比思維、勵步英語、順順留學、家長幫等15個業務品牌。
輕課是什么?
此次出問題的輕課業務正是學而思面向1-6年級小學生的在線教育產品。和學而思培優主攻的課內知識課外提升方向不同,輕課的課程內容緊隨中國語、數、外官方教材,幫助學生預習、復習、鞏固課本知識。該業務首先于2018年2月上線,2018年11月23日好未來又推出了“學而思輕課盒子”。
好未來集團總裁白云峰曾表示,學而思輕課是好未來集團的戰略級產品,該公司將從品牌、研發、渠道三點發力,以滿足中國上億家庭對于家庭學習場景的學習需求。
盡管如此,多數投資者對輕課這種業務模式并不十分看好。
一位長期跟蹤教育的投資人對《財經》記者表示,輕課這類產品本身就不好賣,低齡學生對在線素養課產品其實訴求很低。其次,好未來的教研優勢和輕課可能不匹配,所以內容并不見得比同行好,好未來的品牌優勢也沒看到對APP大力扶持。
有投資行業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好未來之所以自曝問題,是因為瑞幸的造假案例,讓各個公司開始更嚴格自審了。好未來Q4財報截止日是每年2月28日,但現在已過去一個月時間,Q4財報遲遲沒有披露。
對主營業務影響不大
好未來財報顯示,好未來第三財季營收8.624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5.860億美元相比增長47.2%。其中經營利潤從上年同期的7100萬美元增長到本季的7800萬美元,增幅為9.9%。
華菁證券在一份研報中分析,好未來營收增長主要是由于學生總人次從上年同期的約139.66萬人增長到本季的約231.8人萬,同比增長66%。
財務造假爆出的前一天,是好未來旗下的最大業務學而思培優作暑假和秋季班老學員優惠報名繳費的最后一天。北京的一位小學生家長對《財經》記者說,她的孩子在學而思一共報名了語數英三門課程,這次繳費8000多元。此外,受疫情影響,無法正常參加線下課程,她還為孩子在好未來旗下的高端課程愛智康上報名了一個KET(劍橋學科英語考試)課程,16次課8000多元。
上述學生家長對《財經》記者說,家長們普遍認為,學而思培優的線下課程比線上課互動更好,學習效率更高,相應的,線下課程也是同期同內容線上課程學費的兩倍左右。
疫情發生后,此前報名的寒假、春季課程全部轉入線上小班課,為了保證線下課程學習質量,學而思用大約兩周的時間更新了APP功能,為線下轉線上的小班課添加了在線互動功能。
“不僅是學而思一家無法線下授課,受影響是所有教學機構,所以也沒有更好的選擇。”上述家長說,學而思能夠快速更新線上教學功能,她覺得是意外驚喜,這也是為什么讓孩子繼續在學而思培優上課的最大原因。
從家長的角度來看,火線更新在線互動功能,最大化彌補了線上課的互動問題,此外,學而思培優也返還一定比例的學費,兩相之下,在學而思培優繼續學習的意愿相對較高。
從學而思培優的角度來看,疫情導致線下課程無法正常開展,唯一的辦法是在線上教學的質量上比其他平臺做得更好。功能的及時更新,及時返還相應比例的學費,對于提升用戶滿意度,留住用戶,和保證接下來的暑、秋續課率有極大的保證。
另一位北京家長稱,在校外學科培訓圈子里,好未來旗下的學而思培優的教學體系和教學能力的優勢是眾所周知的,他表示,學而思的春暑秋寒四個階段的課程銜接能力很強,一般在學而思培優學習了,輕易不會轉學到其他機構。但他又強調,學而思培優的互聯網課程在疫情期間技術迭代反應這么快,是出乎他的意料的。
事實上,這并不是好未來第一次被質疑財務問題。
2018年6月,渾水公司曾對好未來“出手”,發布了一項對好未來的做空報告,指控好未來在兩筆交易中涉嫌財務造假。這份報告致好未來當時的股價一度暴跌15%,市值蒸發逾22億美元。
渾水在這篇71頁的報告中稱,好未來的業務是真實存在的,但該公司至少從2016財年起就開始欺騙性地夸大其利潤。渾水還表示,好未來的財務做假覆蓋了其核心業務“學而思培優”,且正逐步蔓延至該公司的線上業務。
當時渾水推測,2016財年至2018財年,好未來公開的運營利潤至少夸大21.6%,凈收入至少夸大43.6%。好未來2018財年凈利率為10.4%,并非其財報所披露的11.6%,而該公司2016財年以來的累積凈利潤只有8.8%,并非好未來所稱的12.4%。
當時渾水的做空后,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情緒波動,好未來目前面臨巨大的估值壓力。一位創業公司創始人當時向《財經》記者表示,渾水的質疑往往有一定道理,但更多是從相對比較模糊,可以從兩邊去解釋的地方去找到理由,而中國公司在境外上市,要遵守嚴格的規范性,盡量不要讓做空機構抓到把柄和漏洞。但鑒于好未來業務本身是健康的,因此做空可能會產生短期影響,但不會對好未來構成長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