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啰出行普惠事業部總經理江濤透露,哈啰出行的四輪業務在原有順風車業務、聚合打車的基礎上,已于近期低調啟動新業務 “哈啰打車”,正式切入網約車領域。
目前,哈羅出行的主要業務為共享單車、助力車、順風車等,但每個領域均有強大的競爭對手。網經社生活服務分析師陳禮騰認為,哈啰出行推出哈啰打車的目的在于完善出行生態,并提升用戶粘性,進而提高競爭力。
不過他同時認為,由于網約車市場已經走過最初的盲目爆發增長、進入相對平穩的發展階段,對于新晉玩家來說,市場空間、運營資質、司機招募、用戶獲取等都存在難題。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滴滴在網約車市場占據無可爭議的主導地位,哈啰出行顯然難以撼動。而哈啰出行能否從網約車市場中分得一杯羹,依然需要市場的檢驗。
三大主業均遇強敵,切入網約車市場或能完善出行生態
資料顯示,成立于 2016 年的哈啰出行最早的業務僅有共享單車,近年來,其不斷擴展業務范圍。目前,哈啰的主要業務涵蓋共享單車、電單車、順風車等。不過,其在每一個領域都有強大的對手,面臨著不小的的競爭壓力。
在共享單車領域,自美團、滴滴參與到共享單車市場的角逐以來,行業內部加快洗牌,目前形成了美團、滴滴及哈啰出行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
據界面新聞報道,10 月 23 日青桔單車全天總訂單量達到 2300 萬,而哈啰單車和美團單車的訂單總量當天分別為 1900 萬單和 1700 萬單。不過,這是一個動態單量數據,青桔單車 23 日當天在國內大部分城市騎行免費。
針對上述單量數據,美團表示沒有回應,哈啰出行稱 “數據不準確,不符合事實。”滴滴 CEO 程維則在 11 月 3 日的公司內部全員會上證實了青桔單車數據的真實性。
在共享電單車領域,哈啰出行于 2017 年 9 月推出哈啰助力車。兩年多后的 2020 年 4 月,哈啰出行 CEO 楊磊對外宣布,哈啰電單車市場份額達到 70%。不過,今年開始,美團、滴滴等都在不斷加碼電單車,逐漸蠶食哈啰的市場占有率。
美團 CEO 王興在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共享電單車業務高頻率的消費場景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機遇,對美團而言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美團會致力于成為這一行業的領軍者。
哈啰的另一競爭對手滴滴則在 4 月公布未來三年戰略,稱電單車成為青桔今年重點發展業務。同樣是 4 月,據《晚點 LatePost》報道,青桔獲 10 億美元融資。在隨后的 8 月,青桔在北京舉辦發布會,宣布推出三款新車,其中兩款是電單車。
針對行業現狀,哈啰出行兩輪出行事業部總經理褚軼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對于哈啰來說,滴滴、美團等玩家加大共享電單車投入后,在一定時間內,哈啰電單車市占率下降是必然的。
而在順風車領域,哈啰出行稱自 2019 年初正式運營以來,已在全國 300 多個城市運營。不過,哈啰出行并未公布具體的市場份額。
相比之下,根據嘀嗒出行的招股書,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嘀嗒出行已經在全國 366 個城市提供順風車服務。招股書引用咨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稱,2019 年嘀嗒出行在順風車市場排名第一,市場占有率為 66.5%。
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再算上滴滴順風車等所占的市場份額,留給哈啰順風車的市場份額可能并不多。
對于哈啰出行在如此背景下進入網約車市場,網經社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認為,哈啰出行的目的在于完善出行生態,并提升用戶粘性,進而提高競爭力。
另外,從行業規模來看,艾媒咨詢近日發布的《2020 年中國共享出行發展專題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網約車市場規模穩步增長,2019 年達 3080 億元;2020 年受疫情影響稍有下降,但也有望達到 2980 億元。網約車這千億級體量的市場,對包括哈啰出行在內的玩家無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滴滴出行總裁柳青在近日的活動上則表示,目前中國網約車的滲透率是 3%,即一百次出行有三次是使用網約車出行,而電商的滲透率今天已經達到 26%。柳青認為,出行是人們的剛需,未來網約車的滲透率與電商相差不大,甚至有可能更高。
網約車市場 “一超多強”格局難改
至于哈啰出行想要切入的網約車市場,在經歷數年發展后,行業已形成 “一超多強”的競爭格局,其中滴滴顯然是一個無法繞開的企業。
作為國內最早從事網約車的企業,滴滴在多年的發展中深耕網約車市場,推出了眾多品牌,為不同的細分人群提供服務,構建了較高的競爭壁壘。
用戶規模上,滴滴出行的用戶數居于領先地位。《2020 年中國共享出行發展專題研究報告》顯示,今年中國移動出行用戶規模預計達到 5.69 億人。而根據滴滴 11 月 2 日公布的數據,其 10 月國內月活用戶突破 4 億,且在持續增長中。
在市場規模上,滴滴早已在國內網約車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普華永道旗下思略特咨詢公司的數據報告顯示,截至 2019 年 9 月,滴滴出行占據了國內網約車市場 91% 的份額。
此外,今年以來,滴滴陸續推出了青菜拼車、快的新出租,以及定位年輕用戶市場的網約車新業務花小豬,進一步搶占網約車市場。以花小豬為例,滴滴出行總裁柳青表示,滴滴推出花小豬的原因是很多用戶的需求滴滴尚未滿足,特別是年輕以及對價格敏感的用戶。
除了在網約車市場牢牢占據主導地位的滴滴,哈啰出行還將面對美團等互聯網巨頭以及眾多傳統車企下的網約車平臺帶來的競爭。
其中,美團早在 2017 年 2 月在南京上線打車服務,隨后又在 2018 年 3 月正式登陸上海,可惜并未取得亮眼的成績。不過,近來美團似乎打算卷土重來,在出行領域再度掀起價格戰,搶占網約車市場份額。
今年 7 月,據界面新聞報道,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團計劃加大對用戶的補貼,具體為用戶通過美團打車的專享入口打車,每一單可以獲得 20% 到 30% 的優惠,目標是在主流城市搶占 10% 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中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其對于用戶補貼時間上沒有明確上限,一直要達到份額為止。
此外,盤踞網約車市場的還有眾多傳統車企。近年來,不少傳統車企都推出了自己的網約車品牌,如首約汽車、曹操專車、T3 出行、享道出行、東風出行、歐了出行、和行約車、耀出行、有鵬出行、如祺出行 ......
在業內人士看來,哈啰出行進入網約車市場面臨眾多競爭,顯然難以撼動滴滴在網約車行業的主導地位,其能否從網約車市場分得一杯羹充滿不確定性。
布局網約車業務還需應對監管、運營等難題
除了激烈的市場競爭,哈啰布局網約車業務還需要應對監管、線下運營等難題。
陳禮騰認為,“由于網約車市場已經走過最初的盲目爆發增長、進入相對平穩的發展階段,對于新晉玩家來說,市場空間、運營資質、司機招募、用戶獲取等都存在難題。”
《2020 年中國共享出行發展專題研究報告》顯示,自網約車合法化以來,網約車行業快速發展,但隨著私家車進入網約車平臺,以及諸多問題的顯現,民眾對于監管及限制網約車的呼聲日漸高漲,政府對網約車的監管要求和限制日趨嚴格。
在網約車牌照方面,即便是網約車市場老玩家滴滴,也曾吃過牌照的苦。業內人士認為,哈啰在各地獲取網約車牌照同樣將面臨不小的難度。
不過,江濤稱,哈啰打車業務的主體公司目前已在多地拿到網約車牌照,已在部分城市啟動車主招募。
同時,用戶對于完善網約車安全保障措施的呼聲日漸高漲,相關運營企業承擔較大的輿論壓力,哈啰進入網約車市場還需要在安全和客服上投入重金進行建設。
以滴滴為例,其在 2018 年底表示,平臺擁有 1.5 萬名客服,其中自建客服 5 千名,外包客服 1 萬名;安全方面,今年 7 月滴滴首席出行安全官侯景雷透露,2020 年滴滴將投入 30 億元建設安全。
此外,相比順風車等產品,哈啰打車需要其親自下場招募司機和車隊,對線下運營能力要求也更為嚴苛。對于想要進入網約車行業的哈啰出行來說,這些都是不小的挑戰。
不過,哈啰出行并非沒有自己的優勢。哈啰擁有兩年的順風車運營經驗,這對其進入網約車市場有一定的幫助。此外,哈啰出行依托共享單車,已擁有較為成熟的運營、地推能力。
盡管面臨著重重難題,哈啰出行仍未停止進軍網約車市場的步伐。至于其能夠在網約車市場分得多少羹,依然需要市場的檢驗。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