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3月5日16版(科技觀察)刊發文章《數字技術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文章充分肯定了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過程中,數字技術在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點贊釘釘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發揮的重要價值。
據了解,2月3日,春節返工第一天,全國上千萬企業、近2億人通過釘釘開啟在家辦公模式。2月17日,全國20個省份所在的城市啟用釘釘復工平臺全面開展復工,近1.5億人每天在釘釘上健康打卡“報平安”。30多個省份、300多個城市的學校加入釘釘“在家上課”計劃,通過釘釘在線課堂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預計覆蓋全國5000萬學生。
光明日報文中提到,數字化往往只是在產品、營銷、服務等方面搭建數字化的配套設施,此次疫情,數字化從“配菜”升級為“主菜”,很多企業不僅將組織架構全面在線化,為了適應快捷扁平的在線模式,還進行了組織流程改革,這種公司肌體本身的系統變革,使一些公司發生了深層次的“化學反應”。組織管理數字化程度較高的企業,都表現出了快速適應能力,有效抵御疫情帶來的沖擊。
截止目前,已有眾多制造業龍頭企業利用釘釘提出復工申請。中國燃氣、東方希望、中國一汽、東風本田、中國重汽等通過釘釘實現了“安全復工”。釘釘復工平臺,利用數字化技術賦能防疫和復工復產已成為地方政府共識。不僅證明了數字技術在極端應急場景下的強大能力,其在認知、決策施策、組織協同三方面表現出的普適價值,也讓人們更深刻地認識到,在未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大命題中,數字技術可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不斷發展,以數字化為核心特征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輪廓日漸清晰。未來,隨著越來越多企業數字化程度的提高,數字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將“串珠成線”,升級到產業鏈的層面,甚至“由點到面”,匯聚成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