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12 日上午消息,“2020 科技風云榜”今日開幕,今年活動主題為 “萬物再生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主題演講中表示,2020 年的疫情催熟了 5G,催熱了對 5G 的需求,今年 5G 定位精度將提升到 0.3 米,定位能力將在自動駕駛、碼頭裝卸、室內定位上得到更好的應用。
鄔賀銓說,中國的 5G 實驗室是 2019 年 10 月 31 號正式啟動商用,但是真正的商用網絡建設規模化還是在 2020 年。在 2020 年,我們征服新冠疫情,疫情催熱了對 5G 的需求,中國的新基建戰略加快了 5G 的建設力度,中國的 5G 建設就直接走進了獨立組網的階段。
他表示,到去年年底,中國新增 5G 基站 58 萬座,累計達到了 71.8 萬個,5G 的連接數超過了 2 億,居全球首位。
“5G 實現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無縫融合,”鄔賀銓說,從網絡互聯到數據互聯以及價值互聯;從物聯網到智聯網、到信聯網,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到萬物信聯。
在他看來,5G 雖然是個無線技術,但是它的高寬帶、低時延、大連接、高可靠,把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以及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無縫地融合,打通了數據從采集、傳輸、存儲、處理、分析、決策的全過程,發揮了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作用。
“5G 的另一個關鍵性能是低時延,它在高可靠應用環境、場景可以做到 0.5 毫秒。”鄔賀銓說,因此,車聯網的要求,L4 階段要 1 到 10 個毫秒,特高壓電網要求低于 3 毫秒,這些都希望 5G 的低時延來支撐。
此外,5G 的高帶寬和低時延實現了高清視頻的實時遠端直播,5G 支持超清和高運動速度的視頻直播和 3D 視頻的應用。5G 本身可以同步運動場上的多個機位攝像頭,同時把多個機位的信號同時傳到外邊,讓場外的觀眾都像場內觀眾一樣隨心所欲看某一個角度的視頻。
“當然更多的應用是在工業上,5G 把工業生產的各個環節關聯起來,實現了數據的全程盤活。”在鄔賀銓看來,遠程駕駛、自動泊車、特高壓的電網以及一些高可靠的機械加工。這些 5G 的性能在 2020 年可能有些會有所應用,但是大部分還沒有真正把 5G 的關鍵性能在應用上體現出來。我們相信 5G 的優異性能會開創 “兩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新業態,會推動 “兩化”信息化、工業化融合的新內容。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