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發布《通信短信息和語音呼叫服務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其中,對于騷擾電話、騷擾短信的治理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任何組織或個人未經用戶同意或者請求,或者用戶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短信息或撥打商業性電話。
近年來,對三大運營商來說,垃圾信息一直是電信投訴重災區,也屢次因騷擾電話等問題被約談,但相關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
此次,工信部相關規定出臺,騷擾短信、電話再迎嚴格監管,意味著三大運營商的管理責任被強化,若繼續任由垃圾信息泛濫,電信運營商作為平臺方勢必將受到相應處罰。這對運營商日漸低迷的語音及短信業務而言,無異于是 “雪上加霜”,相關業務恐面臨進一步萎縮的境地。
騷擾短信及電話成行業頑疾,運營商頻頻被約談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 7 月末,三大運營商的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 15.97 億戶,同比增長 0.4%。1-7 月,三大運營商實現移動通信業務收入 5298 億元,同比下降 0.7%,占電信業務收入的比重為 66%。
隨著電信業務的不斷發展,消費投訴也始終高居不下。而其中,垃圾信息投訴是一大來源。騷擾短信、電話成行業頑疾,用戶深受其擾。
根據工信部關于電信服務質量的通告,近一年來,在垃圾信息投訴舉報情況方面,去年第四季度,關于騷擾電話的舉報投訴數量接近 16.7 萬;2019 年第一、二季度,關于騷擾電話的投訴數量均超過了 20 萬件。
艾媒咨詢 (iiMedia Research)數據顯示,2018 年中國騷擾電話撥打量已超過了 500 億次,兩成網民接到的電話中超過一半是騷擾電話,而且每周都能接到騷擾電話的網民達到了 85.4%。
騷擾電話問題肆虐下,對于它的治理卻幾乎看不到成效。根據報告,超過五成的網民表示對騷擾電話的治理情況感到不滿意,超四成網民認為騷擾電話問題主要歸責于電信運營商。
相關問題難以得到有效解決,三大運營商也因為騷擾電話等問題頻被約談。
2019 年 6 月 12 日,就群眾反映強烈的 “騷擾電話”問題,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約談了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并就廣告管理中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履行的義務開展行政指導,要求從源頭上治理 “騷擾電話”問題。
今年 5 月,浙江省市場監管局、浙江省消保委就群眾反映的騷擾電話多、套餐收費爭議多等問題聯合召開電信行業消費服務約談會,約談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運營商。
7 月下旬,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約談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為進一步加強 95 呼叫中心業務接入號碼監管,打擊碼號違規使用行為。
工信部要求三家企業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講政治的高度,切實履行基礎電信企業主體責任,采取有力措施,逐級壓實責任,嚴控網絡詐騙和騷擾電話傳播渠道,全面提升技術防范能力,強化源頭治理,有效遏制呼叫中心的違規經營行為。
此次征求意見的《通信短信息和語音呼叫服務管理規定》,明確規定任何組織或個人未經用戶同意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短信息或撥打商業性電話。這意味著,用于介紹、推銷商品、服務或者商業投資機會的短信息或電話以后未經允許都能再出現。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征求意見稿強化了運營商的責任,運營商若未起到相應管理責任,任由組織或個人濫發短信和電話,將受到處罰。
根據該征求意見稿,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建立預警監測、大數據研判等機制,通過合同約定和技術手段等措施,防范未經用戶同意或者請求發送的商業性短信息或撥打的商業性電話。
此外,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經營者發現任何組織或個人違反該規定發送短信息或撥打電話的,應當采取必要措施制止其行為,可視情況限制向其提供新增通信資源或暫停相關服務。
在處罰措施上,征求意見稿除了對違反相應條款的短信息服務提供者、語音呼叫服務提供者采取行政罰款、甚至吊銷電信業務經營許可并回收相應碼號資源等問責舉措,還對違反相應條款的運營商,采取警告、罰款等措施。
根據規定,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經營者發現任何組織或個人違反該規定發送短信息或撥打電話而不制止或繼續提供通信資源的,由電信管理機構依據職權責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可以并處 1 萬元以上 3 萬元以下罰款,并向社會公告。
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認為,運營商成管理 “推銷電話、推銷短信”的主體,而運營商沒處罰權力,但有無限責任。
除了責任增多,此次規定對于騷擾短信、騷擾電話的治理,也將對運營商的語音及短信業務產生一定影響。
艾媒咨詢發布的《2019 中國騷擾電話市場狀況與用戶感知調查報告》指出,騷擾電話牽涉到巨大利益鏈條,由銷售電話和騷擾電話支撐起來的中國呼叫中心市場規模逐年擴大,2018 年就達到了 190.2 億元,2019 年能突破 200 億達到 216.6 億元。
通信產業觀察家項立剛對藍鯨 TMT 記者表示,由于相當一部分騷擾短信、電話是需要交費的,這一規定的實施將對運營商語音呼叫業務、短信業務等產生一定的影響,語音、短信業務或面臨萎縮。他認為,這對于騷擾信息泛濫應該會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此外,征求意見稿指出,工信部建立全國統一的 “謝絕來電”平臺,運營商應依托此平臺提供 “謝絕來電”服務,依據用戶意愿和雙方協議約定提供防侵擾服務。
根據工信部關于電信服務質量的通告,2019 年四季度,“謝絕來電”服務全國用戶數超過 800 萬。今年第一季度,“謝絕來電”服務全國用戶數上升至 1480 萬。
付亮指出,設立 “謝絕來電”平臺,強化基礎運營商責任,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垃圾短信和騷擾電話,但由于發送實施者和受益者都未能受到強力的處罰,難以全面遏制向明確 “謝絕來電”的用戶發送短消息或撥打營銷電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