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推出抖音搜索、上線抖音支付,到試水本地生活,主打興趣電商,2021 年才剛過去四個月,抖音卻在每個月都有大動作。
抖音是字節跳動旗下用戶最多、營收占比最大的產品。張一鳴曾用「動態加速」形容字節跳動的 2020 年。這個定義,放在抖音近期的發展上也十分合適。
抖音正在將自身的服務半徑,從視頻內容消費延展到用戶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個路徑其實和國民級應用微信的發展頗為相似。按照這個態勢繼續發展下去,抖音能成為下一個「微信」么?
服務形式的視頻化升級
早在今年 3 月底,就有用戶發現,北京、上海等城市一些餐廳的餐桌上,出現了抖音的點餐二維碼。掃描這個二維碼后,用戶會進入到這家餐廳的抖音主頁。
餐廳的介紹視頻、團購優惠、服務產品都會在這個界面進行集中展示。如果你對其中的某個套餐、某款菜品感興趣,還可以直接在抖音里購買,然后在店內使用。
抖音二維碼,加上今年出抖音支付的上線,使得用戶在抖音內的線上「種草」線下消費能夠形成一個交易閉環。外界于是猜測,抖音要開始搶美團的地盤了。
然而,一位業內人士卻告訴極客公園,「雖然這些功能跟美團類似,但搶地盤目前還談不上。對抖音而言,做這些業務更重要的意義可能是,在內容消費之外,嘗試給用戶提供更多的服務形態,是抖音自身的一次服務升級。」
的確,圍繞「服務」這個關鍵詞,抖音在產品層面做了密集的迭代。
除了推廣抖音二維碼,今年 2 月以來,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抖音「同城」頁里,「優惠團購」功能出現在了最頂端的位置。團購業務目前有美食餐飲和酒店民宿兩類,用戶可以直接點擊頁面參與商家促銷。
今年 4 月中,為了加強本地服務的能力,抖音還開始在同城頁里內測地圖服務。據公開報道,這項服務包括個人位置的快速定位,線下實體店尋找功能,商家或個人活動,城市熱點。
有業內人士分析,當下互聯網的內容形態正從圖文像視頻躍遷,信息傳遞的介質變化了,原有的商業模式、服務模式都有改造和升級的空間,抖音升級「服務」的形式也都是基于視頻內容和視頻化的表達展開的。
比如,正在內測的地圖服務,用戶搜索到的美食、玩樂、熱點資訊等內容,都是以視頻的方式呈現,用戶可以通過視頻內的相關鏈接進行線上支付,購買服務,這正是通過短視頻線上「種草」線下消費的新模式。
再比如,今年 4 月初,抖音舉辦了第一屆電商生態大會。會上,抖音電商總裁康澤宇提出了「興趣電商」這個新概念。「興趣電商」的核心在于,利用視頻化的內容,幫助用戶發現自己的潛在消費需求,幫助商家把商品推薦給更感興趣的人。
為了強化用戶與視頻內容的連接,提升用戶找尋視頻化服務的能力,今年 2 月,抖音還特定上線了一支年度視頻。從搜科普知識、旅行記錄,到育兒職場的生活經驗,這支視頻重點展示了抖音視頻搜索的使用場景。
從搜索、電商,到本地生活,在外界看來,抖音的業務似乎進入到了一種「無邊界」的狀態。這種狀態也讓抖音和微信,在產品形態和價值內核上越來越相似。
如何成為一款國民級的應用?
據了解,在今年 4 月初的一個內測版中,抖音將原來首頁左上方的「直播」按鈕更改成了「發現」。「發現」內集合了直播、電商等抖音目前在嘗試的新業務和新功能。這個設計,有點類似于微信的「發現」Tab 欄。
看到越來越多的用戶通過抖音聯絡彼此,抖音宣布發力社交。不同于此前字節孵化「多閃」、「飛聊」這類獨立 App 的做法,抖音做社交的重點在于完善產品內部的社交功能,以此實現抖音用戶之間更廣泛的連接。
2020 年 9 月,抖音的底部導航欄中原有的「同城」功能,被放置在了首頁的頂部中,而新功能「朋友」則代替了其原有的位置。同時,抖音還上線了「日常」功能。該該功能可以幫助用戶快速與好友分享自己的生活瞬間,記錄某些重要的時刻。
加上抖音原本就有的私信聊天功能,以及聊天界面里的視頻通話、語音、表情等能力,可以說,抖音在滿足用戶社交方向上的基礎能力已經補齊。某種程度上,抖音正在打造一個「視頻版的朋友圈」。
面對抖音這一系列變化,在今年初極客公園與抖音聯合舉辦的創新大會上,北京字節跳動 CEO 張楠說,抖音正逐漸從一種娛樂方式,一種社交方式,變成到一種生活方式。而微信的 Slogan 正是「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
無論是「一種」還是「一個」,當一款產品擁有足夠大的用戶體量之后,用戶生活方方面面自然會被更多地卷入到這款產品上。這也是抖音和微信會愈加趨同的原因。
2013 年 10 月 24 日,微信的用戶數超過 6 億。正是這個節點上,在完善了作為通訊產品的基礎功能后,微信開始嘗試為用戶提供更多維度更多層次的服務。
2013 年 10 月,微信密集上線一系列基于地理位置的同城服務,以便幫助讓用戶更便捷地找到附近心儀的商家。2014 年 3 月,微信開放支付功能,同年 8 月,微信支付還公布「微信智慧生活」的行業解決方案。
去年 8 月,包含抖音火山版在內,抖音的日活躍用戶正式超過 6 億。可以看到,也是在 6 億用戶這個節點上,抖音開始密集嘗試基于產品生態的服務升級,也就是包括搜索、電商、本地生活等業務在內的一系列嘗試。
6 億的抖音和當年 6 億的微信其實在面臨同樣的挑戰。也就是,原有的產品形態和功能,已經最大化地滿足了用戶需求,并把對此有需求的絕大部分用戶都吸納進來了,產品發展的下一步該怎么走?
微信給出的解法是做更多的連接,在滿足了人與人的連接之后,做人與貨幣的連接(支付),人與組織的連接(小程序),每一項重大功能的嘗試,第一思考的落點都是「我的用戶是否需要」,在滿足了更廣譜的需求之后,增長就變成了順其自然的事情。
在集結了絕大多數對視頻內容有消費需求的用戶后,已經 6 億日活的抖音,顯然也需要進入一個新階段,思考如何利用視頻化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更加廣譜,更加具有社會價值的服務,成為了這款產品通向更加國民級平臺的關鍵挑戰。
微信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通訊工具,抖音是視頻時代用戶的表達工具,從產品類型看,抖音無法成為微信。但在走向更大影響力平臺的路徑上,微信的思路值得借鑒。這個維度上,抖音應該成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