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兩天羅永浩王自如的對峙中,羅永浩提到了很多產(chǎn)業(yè)鏈上比較專業(yè)的詞匯,其中“治具”這個看起來比較詭異的詞匯就引起了不少鳳凰數(shù)碼網(wǎng)友的關注。所謂“治具”是個啥?該不會是老羅寫錯了吧?當然不是了,那到底是啥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
所謂“治具”(沒錯,“治”字老羅確實沒有寫錯),主要是一些在工藝品制造中用來協(xié)助控制位置或者動作的工具,說白了就是幫你用簡單方法解決復雜工藝的工具。
專門用來對iPhone 4進行測試的治具
舉個例子吧,想把一張白紙整齊地撕成兩半,你需要對折、沾點水,然后再撕開。當然對于經(jīng)常畫畫或者折紙的小盆友們來說,這個工序還是有點麻煩,最重要的是一不小心還會撕歪。這時聰明的媽媽們提出了一個更簡單的方案:用尺子把紙壓住,然后順著尺的邊緣撕,這樣既整齊又快捷。
在這里,尺子便可以算作一個“治具”。“治具”這個概念非常寬泛。在富士康這樣的代工廠里,手機裝配和測試的很多環(huán)節(jié)都異常復雜,即使是非常熟練的工人,也很難在復雜的電路板上快速、準確、安全地安裝自己所要增加的配件。這樣的情況下,若是有治具輔助你定位、調整安裝方向或者控制力道。這是治具在手機生產(chǎn)過程中最主要的應用場景。
看到這,治具的用處你就該一目了然了,那就是提高手機組裝和測試的精準度、操作速度,提高良品率,同時還能讓工人在更短的時間內變得更加熟練。
回到老羅說的這個治具上。錘子手機的傳感器被鑲嵌在聽筒中,因為結構比較局促,所以傳感器的排線被折了兩道,這看起來似乎非常考驗工人的技術。而若有了治具,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工人只需把傳感器固定在治具上,按照固有的兩個拐角折疊排線就可以完成單個傳感器的裝配,根本不需要去想該折哪里、該折多大角度,整個過程難度系數(shù)大大降低。
ZEALER評測視頻中提到的錘子手機被折疊兩次的傳感器排線
這里再舉一個例子,在眼花繚亂的的主板上打螺絲非常麻煩,代工廠中就提供了這樣的一個治具:將治具蓋在機身上,治具上的幾個螺絲孔剛好對準了工人要擰的那幾個,工人照著1、2、3的順序把螺絲擰進去,自己的工作就完成了。看看示意圖你就明白了:
用治具給手機特定部位安裝螺絲的流程示例
可以說,治具是手機工廠絕對的必備品。甚至很多工廠會單獨成立一個工程部,什么都不干專門來制造治具。一套治具基本只是針對一個產(chǎn)品的單獨一個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進行設計的,比如三星S5主板打螺絲的治具、iPhone 5s指紋識別裝置的治具等。如果下一代產(chǎn)品在同一工序上變化不大,那么舊的治具還可以在改造后繼續(xù)使用。
順帶一提,螺絲刀、手套、鑷子等這些物品并不是治具,而是工具,大家不要弄混淆了。
反過來說,如果沒有治具,工廠的效率會非常低下,因為手工的公差非常大,手機在出廠后會面臨嚴重的質量問題。
推薦閱讀:互聯(lián)網(wǎng)第一約架!羅永浩PK王自如完整版視頻
關鍵詞: 羅永浩舌戰(zhàn)王自如 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