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科技訊,3月3日消息,近日,沽空機構Bucephalus質疑聯想集團的季度盈利數據,并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相關視頻。隨后,聯想召開了投資者溝通會,聯想CFO黃偉明否認有關對該公司財務報表的指控,并強調其財務報表的編制全面遵守一切適用的會計規定。
黃偉明表示,“該機構視頻中提出的核心問題主要源自對聯想銷量和營收動向的解讀,以及一些他的觀察。其陳述或措辭完全是錯誤的。”
資料顯示,Bucephalus做空主要焦點在于:一是聯想應收增長不合理超過營收增長,二是收入增長源于收購,內生業務堪憂。
“填塞渠道”導致應收賬款大幅度增長?
Bucephalus稱聯想集團應收賬款大幅度增長,達23億美元。借此,Bucephalus聲稱“填塞渠道”壓貨給經銷商,試圖在年底業績中加入水分。
來自包括美林證券、花旗銀行、瑞士信貸、大和證券多家券商報告顯示,聯想應收賬款的增長主要源自三方面原因,包括更換保理公司現金周轉能力預計2-3個季度內轉弱從而導致了應收賬款的增加,關鍵零件短缺導致三季度收入的一半在最后一個月入賬,在移動業務上更專注于拉美市場,但是這也將導致應收賬款期限增加。
分析機構認為,大型公司都會接受保理服務將應收賬款轉化為現金,實現資金的快速回籠,這在全球都是比較普遍的做法。但新的保理公司由于覆蓋國家市場,執行效率等方面原因需要一個過程適應,因此導致應收賬款轉化現金的比例降低,導致了應收賬款的增加。
另外,PC行業是對供應鏈依存度比較高的行業,CPU在內的關鍵零部件供應緊俏,使聯想客戶產品的交付時間可能延遲,屬于正常的行業周期變化。
最后,全球各地市場支付能力各有不同,拉美市場整體屬于支付的賬期相對較長的一類。
顯然,這樣的結論是比較符合整個市場和行業狀況的,相比“渠道填塞”的說法更有說服力。
“我們顯然并不認為財務信息有任何不當,并且絕對不存在欺騙行為”,聯想CFO黃偉明在投資會上指出,在閱讀完報告全文后,認為推文中的陳述或措辭是完全錯誤的。
其表示,總體而言,聯想的增長速度高于大市,但同時也面臨芯片廠商供貨嚴重短缺的問題。
聯想增長模式:整合+智能
Bucephalus在報告還指出,聯想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來自于并購。這樣的論點并非今日才出現。
分析師認為,并購效果好壞,并不僅僅是按照營收規模來評估的,更需要通過營收、毛利及凈利率水平整體評估。如果整體營收增長,毛利、凈利水平較低則表明并購僅僅擴大了規模,為增量不增效的低水平并購。如果相反,整體營收、毛利、凈利水平同時增長則說明并購不但擴大了規模,而且整體提升了企業競爭力。
聯想集團Q3財報顯示,其營收和稅前利潤創出歷史新高,第三財季營收達到993億元,連續10個季度增長。稅前利潤和凈利潤分別達到27.5億元和18.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4%和10.9%。
在各個細分領域,聯想集團也有較好表現。財報顯示,智能物聯網(SIoT)領域,AR/VR、智慧家庭、智慧辦公、SIoT同比增幅分別為859%、265%、45%、278%。其中SOT整體營收6.37億。而行業智能領域,DIBG業務同比增97.1%,智慧醫療與智慧教育整體同比增120%,智能基礎架構領域營收同比增52%。
分析認為,用單純的并購解釋聯想增長動力過于簡單化。在并購過程中,聯想展現出來良好的整合能力,才使得聯想保持較好的凈利水平。同時,細分領域的增長,尤其是智能領域的硬件和解決方案增長是未來聯想新的增長動力之一。
在最新的一份投資者關系的解答文件中,聯想也表示,過去12個月里,聯想的所有增長都依托于自身業務。此外,增長也來自于全球業務,并非僅由單個區域或國家的業務所驅動。根據IDC發布的數據,在19/20財年第三季度,聯想的PC出貨量在亞太地區(中國除外)、歐洲、中東和非洲、拉美和北美都實現12-30%的年比年增長,這反映了非常強勁的內生增長。
各大投行以及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次做空并站不住腳。據了解,Bucephalus在推特上也改口表示“我們沒有說這是欺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