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成新基建重要組成,工信部、發改委、網信辦等部委先后發文,鼓勵云計算與大數據、人工智能、5G 等新興技術融合,實現企業信息系統架構和運營管理模式的數字化轉型。
近日中國信通院發布了《云計算白皮書 2020》,其中指出:云計算將迎來下一個黃金十年,進入普惠發展期。一是隨著新基建的推進,云計算將加快應用落地進程,在互聯網、政務、金融、交通、物流、教育等不同領域實現快速發展。二是全球數字經濟背景下,云計算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必然選擇,企業上云進程將進一步加速。三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加速了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等 SaaS 服務落地,推動云計算產業快速發展。
公有云市場規模首次超過私有云
2019 年我國云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 1334 億元,增速 38.6%。其中,公有云市場規模達到 689 億元,相比 2018 年增長 57.6%,預計 2020-2022 年仍將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到 2023 年市場規模將超過 2300 億元。而私有云市場規模達 645 億元,較 2018 年增長 22.8%。這是公有云市場規模首次超過私有云。
與此同時,在 2019 年已經應用云計算的企業中,采用公有云的企業占比 41.6%、私有云占比為 14.7%、 9.8% 的企業采用了混合云。
而公有云具體到細分市場,呈現出 IaaS 發展成熟、PaaS 增長高速、SaaS 潛力巨大的特點。預計受新基建等政策影響,IaaS 市場會持續攀高;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的拉動下,未來幾年企業對數據庫、中間件、微服務等 PaaS 服務的需求將持續增長,預計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速;2019 年公有云 SaaS 市場規模達到 194 億元,比 2018 年增長了 34.2%,增速較穩定,與全球整體市場(1095 億美元)的成熟度差距明顯,發展空間大,2020 年受疫情影響,預計未來市場的接受周期會縮短,將加速 SaaS 發展。
中國公有云細分市場規模及增速
另外,在各細分市場中廠商排名也不同,但運營商只有中國電信的天翼云榜上有名。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調查統計:阿里云、天翼云、騰訊云占據公有云 IaaS 市場份額前三,華為云、光環新網(排名不分先后)處于第二梯隊;阿里云、騰訊云、Baidu云、華為云位于公有云 PaaS 市場前列。
SaaS 市場開始加速 將成企業上云重要抓手
Gartner 調查顯示:SaaS 是云計算中最大的細分市場,預計 2020 年全球市場將增長到 1277 億美元。
目前,國外 SaaS 市場模式成熟,細分領域獨角獸企業顯現。例如:以微軟、甲骨文、SAP 等為代表的大型獨立軟件開發商(ISV)選擇采用收購 SaaS 服務的方式來彌補其在 SaaS 服務研發創新上的不足,并取得了云上業務的快速增長;以 AWS 為代表的云服務商則通過在自身云服務的基礎上構建生態,建立涵蓋自身 SaaS 服務以及第三方 SaaS 服務的云服務市場;以 Salesforce、ServiceNow、Workday 為代表的創新型 SaaS 服務商則更加專注于解
決企業管理或者運營服務中某一環節的難題,幫助企業更好發展。
而國內 SaaS 服務數量顯著增長,服務專業性同步提升,伴隨著企業上云進程的推進,目前企業上云用云逐步向 SaaS 層上移。據了解,SaaS 服務將從協同辦公、CRM 等企業管理領域,逐漸向金融、醫療、教育、政務、工業等行業垂直領域核心應用深入。“未來,SaaS 服務將與大數據、人工智能、5G 等新信息基礎設施融合,支撐傳統行業業務應用系統升級,全面實現平臺化、智能化,服務于企業創新發展。”中國信通院云大所云計算部主任栗蔚說。
如今以用友、金蝶、暢捷通、Udesk、北森、銷售易等為代表的國內 SaaS 服務商,在各細分領域已展露頭角。
但總體上看,國內 SaaS 服務商在市場份額、技術成熟度等方面,仍與國外 SaaS 服務商存在較大差距。為此,國內云服務商開始重視 SaaS 生態深度建設。2019 年,以阿里云、騰訊云為代表的云服務商依托自身市場優勢,先后推出了 “SaaS 服務加速器”、“千帆計劃”等,助力 SaaS 服務商成長。
云計算市場發展至今,IaaS 和 PaaS 服務提供商已初具規模效應,市場認可度高,且能夠提供較為成熟的技術為 SaaS 應用快速開發部署提供基礎。
但是,目前 IaaS 服務商和 SaaS 服務商在布局傳統企業上云這一市場過程中,均存在一定短板,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 IaaS 服務商多發源于互聯網行業,對傳統行業企業需求認知仍不夠深入,無法真正理解行業痛點需求;二是創業 SaaS 服務提供商雖業務創新能力強,能夠填補市場需求空白,但缺乏品牌效應,僅憑一己之力獲客成本較高;三是由傳統軟件服務轉型而來的 SaaS 服務,雖具備良好的業務基礎,但缺乏底層云服務支撐。因此,雙方通過深度合作,形成優勢力量互補,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必將建立一個繁榮、和諧的 SaaS 服務生態。
此外,中小企業從基礎設施上云到應用全面上云仍道阻且長,面臨人才儲備不足、技術能力薄弱等挑戰。
云邊協同是分布式云核心 邊緣云成為未來產業關注重點
不容置疑,分布式云是未來計算形態的發展趨勢,這也影響著包括電信運營商、互聯網云服務商等在內的各類型廠家紛紛進行相關嘗試,利用自身優勢資源,將云計算服務逐步向網絡邊緣側進行分布式部署。
分布式云一般根據部署位置的不同、基礎設施規模的大小、服務能力的強弱等要素,分為三個業務形態:中心云、區域云和邊緣云。其中,邊緣側更多提供輕量化,實時性的計算能力,對于應用場景中復雜的環境,需要中心云對數據進行分析挖掘、數據共享、模型訓練和升級等工作,并對邊緣側進行管理。
如今,邊緣云成為熱點,它是云計算向網絡邊緣側進行拓展而產生的新形態,是未來產業關注重點。目前我國有 3.37% 的企業已經應用了邊緣計算;計劃使用邊緣計算的企業占比達到 44.23%。隨著國家在 5G、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支持力度不斷加深,預計未來基于云邊協同的分布式云使用率將快速增長。
不過,也需注意到:現階段云計算基礎設施布局已經相對清晰,各大云計算服務商已經在全國構建了大型數據中心,滿足中心云相關服務需求,而在區域云和邊緣云等邊緣側基礎設施建設中還存在數量少、覆蓋小、網絡差等問題。“未來需重點推進邊緣側基礎設施建設部署,同時增強云邊協同能力建設,促進分布式計算資源發展。”栗蔚說。
當然,只有增強云邊協同能力,才能保證中心與邊緣進行更好的協同工作,使分布式計算資源能夠得到更好的利用。
隨著云邊協同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以資源協同、數據協同、服務協同、應用協同、運維協同、安全協同等為基礎的分布式云體系架構已經逐漸成熟,而電信運營商和互聯網云服務商則發揮各自優勢,繼續完善云邊協同技術體系架構。
據悉,電信運營商利用 5G 網絡的特性,以 CT 聯接能力和IT計算能力融合作為切入點,通過部署用戶面功能網元(UPF),對軟硬件接口進行解耦,構建涵蓋硬件資源層、虛擬化層、平臺能力層、應用層、應用安全和運維的一體化的服務能力,搭建 5G+MEC 邊緣云的云邊協同基礎設施和 MEC 邊緣云平臺,構建一站式邊緣側解決方案。互聯網云服務商依托中心云服務基礎,將容器、微服務等能力擴展至邊緣側,在邊緣側提供彈性分布式算力資源,同時在云端向邊緣側進行遠程資源業務調度、數據處理分析、服務編排、運維指令下達等操作,構建 “中心云 - 邊緣云”的分布式云架構;或者通過分布式云管理平臺和邊緣節點軟件相互配合,對邊緣側計算資源進行遠程管控、數據處理、分析決策等操作,提供完整的云邊協同的一體化服務。
關鍵詞: 云計算黃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