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SK海力士與Intel聯手搞了個大新聞,宣布Intel將閃存業務賣給海力士,價值約為90億美元/601億元,這事之前一點風聲都沒。
Intel過去兩年一直在強調六大支柱技術,其中存儲芯片就是其中的一環,而Intel的閃存、SSD硬盤也是被發燒友各種推崇,雖然價格更貴,但是品質有保證。
即便如此,這也沒擋住Intel出售NAND閃存業務,90億美元賣掉的價格說起來還真不貴,畢竟陪嫁的大連閃存工廠當年投資就高達55億美元,這筆交易對Intel來說算不上多劃算,顯然是下決心甩掉包袱了。
Intel是否徹底放棄存儲芯片市場?不好說,官方表態傲騰業務保留,但是傲騰業務之前也經歷過波折,Intel已經從與美光合資的IMFT工廠中退出,傲騰工廠也是美光。
此前Intel表示要在美國建立自己的傲騰工廠,最近也沒有什么新聞了,加上這次劇變,未來前景有很大不確定性。
考慮到閃存業務并沒有給Intel帶來什么盈利,除了之前價格大張的兩年中之外,Intel這部分業務一直在虧損,賣的越多,虧的也越多,現在賣掉閃存也不失為一個退路。
但是對消費者來說,Intel賣掉閃存部門之后可能會導致一個變動,那就是Intel一直堅持的FG浮柵極閃存技術未來十有八九就沒了。
在3D閃存上,三星、東芝、西數、SK海力士等公司普遍轉向CTP電荷阱或者類似的技術,制造簡單,成本更低,不過可靠性、性能略輸,而Intel、美光之前都在堅持FG浮柵極技術,制造成本較高,但性能、可靠性較好。
在96層閃存之后,美光也變了,也要轉向CTP技術路線了,Intel跟它們有分歧,選擇堅持FG技術,據悉這也是兩家公司從IMFT分手的原因之一。
如今情況又不一樣了,隨著閃存部門出售給SK海力士,Intel堅持的FG技術跟SK海力士的不兼容,未來極有可能是被SK海力士那邊同化,放棄FG技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