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春季,一陣風或一場雨過后,便能迎來幾處花叢的欣欣向榮,也正預示著大自然的花繁葉茂時即將到來。也恰在這春風的吹拂下,毫米波網絡也開始在亞洲不少地區綻放光彩,為 5G 未來的花繁葉茂時埋下了伏筆。
忽如一夜春風來
目前,毫米波商用網絡已經先后落地韓國、日本。在 2020 年 12 月初,高通、LG Uplus 與 LG 電子三方基于 5G 商用智能手機在國立金烏工科大學(KIT)成功部署了韓國首個 5G 毫米波網絡,支持校園內日常連接、遠程教學等需求,實現了智慧校園的 5G 毫米波網絡。這僅僅是個開始,根據消息,2021 年毫米波在韓國的部署會持續加速。
近日,軟銀也與高通共同宣布已在日本推出 5G 毫米波服務,此舉使得軟銀在日本擁有了 Sub-6GHz 與毫米波頻段的完整 5G 網絡。配合軟銀正在提供的 “Pocket WiFi 5G A004ZT” 5G 毫米波移動熱點和即將發布的 5G 手機,即可使用該服務。
此前日本的 NTT Docomo、KDDI 均已開始部署毫米波網絡,至此日本的三大電信運營商均開始提供 5G 毫米波商用服務。另外,日本樂天移動同樣也開通了 5G 毫米波網絡。
實際上,亞洲更多地區的 5G 毫米波網絡也即將到來,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泰國、新加坡已經先后完成了 26GHz 和 28GHz 部分頻譜的分配或者拍賣。其中亞太電信已經宣布會提供 28GHz 毫米波服務,預計在中國臺灣 28 個據點提供毫米波體驗;新加坡電信、"星和”與" 第一通 " 組成的聯營也均確定會部署毫米波網絡。
在毫米波網絡即將全面落地之際,支持毫米波網絡的 5G 終端也已經做好準備。GSMA 發布的《5G 毫米波經濟性分析》預計,2021 年將有超過 100 款 5G 毫米波手機和超過 50 款 FWA CPE 陸續上市。此外,對于目前多數終端所采用的驍龍移動平臺而言,從 8 系、7 系、6 系到 4 系,均已具備了支持全球所有 Sub-6GHz 與毫米波主要頻段的能力,這是因為相比于 5G 網絡商用初期,目前運營商、終端廠商對于毫米波的需求越來越強烈。
此外,目前支持毫米波網絡的智能手機還帶來了更多 5G 的創新價值,例如上文提到的韓國毫米波網絡中,配合該網絡推出的基于 LG Uplus 28GHz 5G 毫米波網絡,使用搭載高通驍龍 865 移動平臺與驍龍 X55 5G 調制解調器及射頻系統的 LG 商用智能手機,具備訪問智慧校園服務功能;日本手機廠商索尼在 2021 年開始銷售的頂級旗艦機型 Xperia PRO,一方面可以成為專業攝像機的監控屏幕,另一方面通過支持毫米波網絡,還能讓拍攝的 4K 內容迅速上傳至網絡。這些特色功能無疑也彰顯了毫米波在校園、新聞現場這樣密集區域中的網絡優勢,而大量基于毫米波網絡的創新之花也正在含苞待放。
創新之花含苞待放
同樣是在位于東亞的上海,人流涌動的 2021 世界移動通信大會現場,5G 毫米波展區中的即時網速展示區域,多臺即時速率均值在 4Gbps 以上的設備一遍又一遍打破著人們對于會場網絡環境的思維定勢。毫米波網絡不僅讓人流密集區域的網絡擁堵問題迎刃而解,更能衍生出大量 5G 用例。
事實上,毫米波在如體育場館、機場、辦公樓宇等人流密集區域中的部署已經成為了會場中運營商、設備商、賽事組織者等多方人士關注的焦點。據悉,毫米波網絡目前已經開始在全球的不少體育場館中進行部署,除了北美地區的多座大型體育場館外,也包括韓國平昌冬奧會、日本東京奧運會、以及中國北京冬奧會的部分場館。毫米波已經在賽事場館中展現出了極強的網絡性能,例如此前在北美可容納接近 67,000 人的明尼阿波利斯體育場中,通過毫米波的覆蓋,平均速率可達到 1Gbps 以上。
圍繞體育賽事的一系列需求,對于專業轉播媒體,毫米波可以提供無線高速的現場網絡環境,還可將多視角的轉播信號一并傳遞給觀眾進行觀看。對于賽事組織者而言,通過 AR、VR 的混合現實影像還能實現智慧賽場的管理。場內的觀眾也能隨時通過網絡暢通無阻的分享賽場動態,場外觀眾通過 VR 設備甚至還能與選手來一場即時虛擬比拼。
實際上,毫米波技術在體育領域的應用,展現出了毫米波的帶寬大、時延極低、可支持密集小區部署的優勢。另外,還能通過其在高精度定位上的優勢,在工業互聯網、物流運輸、車聯網、交通樞紐、大型場館和園區等應用場景提供快速高精度定位服務。
無疑,5G 毫米波已經成為了提升用戶體驗和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使能技術。當下毫米波在不同地區的含苞待放,恰恰正是為未來的網絡需求未雨綢繆。
迎接 5G 花繁葉茂時
對于 5G 的未來而言,毫米波網絡所應對的當下人流密集區域的流量壓力只是小菜一碟。根據愛立信的數據,2019 年至 2025 年期間,移動數據流量將以每年 30% 左右的速度增長。5G 網絡需要提供合適的網絡和容量來滿足這些需求,從中發揮關鍵作用。
移動數據流量持續猛增的原因也在于 5G 在各行各業激發了新需求。例如隨著 8K、XR 技術的普及,人們的娛樂方式也將朝著更加虛擬化的方向前進,這也對網絡提出更高要求;更多的辦公樓宇中,隨著越來越多的手機、筆記本擁有了 5G 連接能力,5G 將成為辦公環境中的一種網絡選擇;更多工廠在實現智能制造后,聯網的設備也將大增,同樣對于網絡的能力提出挑戰。
這就意味著運營商需要提供足夠的帶寬容量來支撐全面的 5G 體驗。然而對網絡的擴容、重點領域的深度覆蓋就意味著成本的增加,畢竟不少運營商在 4G 網絡上所投入的成本還暫未收回。毫米波恰恰是一項能夠讓網絡又快又省的技術,一方面毫米波本身的頻譜價格普遍低廉,另一方面通過 Sub-6GHz 與毫米波的組合建網可以大大降低部署成本。
《5G 毫米波經濟性分析》指出,在上面所提到的辦公樓宇需求中,毫米波室內 5G 網絡可為運營商節省 5% 至 20% 的成本。總體而言,針對各類密集連接的需求,與僅使用 Sub-6GHz 頻段相比,可節省高達 35% 的擁有成本;針對固定無線接入需求,可節省 34% 的擁有成本;針對商用網絡需求,可節省 27% 的擁有成本。
GSMA 認為,如果運營商眼下低估了毫米波的作用,將來提供 5G 服務時就可能陷入競爭劣勢。如果政府希望利用 5G 來推動經濟增長,就要指定明確的計劃為移動服務分配毫米波頻段。
顯然,當下 5G 毫米波的部署還僅僅是個開始,它正在為日后 5G 在各領域中更大范圍的應用提供先決條件,一處處速度快、容量大、建設成本低的毫米波網絡在東亞地區的欣欣向榮,也正預示著 5G 的花繁葉茂時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