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靳文雨
“FF永遠也賣不出一輛車。到目前為止,它不過是一個從美國投資者那里募集資金的桶,然后把錢倒進其創始人、中國最知名的證券詐騙犯賈躍亭創造的債務黑洞。”
去年10月,美國做空機構J Capital Research發布一份長達28頁的做空報告,對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以下簡稱FF)的研發投入情況、量產能力、資本運作表現、汽車預定和創始人本身進行多項質疑。
隨即,賈躍亭第一時間發朋友圈進行了回應,稱“此份做空報告,完全是冷飯熱炒,無稽之談,該機構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打臉了。”為了回應做空,FF成立了獨立特別調查委員會,對集團業務進行了全面調查。
近日,FF宣稱,由公司獨立董事會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已完成對J Capital Research做空公司此前不準確指控調查。調查發現,此前FF曾宣布已有1.4萬輛FF 91訂單,可能具有誤導性,因為這些訂單中僅有幾百單是付款的,其余都是沒有付款的。
此外,該調查報告指出“低估了賈躍亭對FF的參與程度”。早在2019年,賈躍亭就宣布辭去FF的CEO職務,轉任FF的CPUO(首席產品&用戶體驗官)。但據調查發現,賈躍亭在FF內部依然掌握著很強的話語權。
這一回應無異于是FF“自曝”虛假宣傳,不僅啪啪打了賈躍亭自己的臉,還很大可能會使賈躍亭和FF陷入更深的信任危機中。
訂單數據造假
對于籌謀造車八年的FF來說,除了堅持量產“跳票”,不變的似乎還有從預訂量到訂單量,屢屢玩起的文字游戲,這也使其遭到了不止一家做空機構的質疑。
去年1月底,賈躍亭宣布FF會通過SPAC方式實現上市的同時,在發布招股書之前也率先透露了FF 91的訂單情況,表示FF首款旗艦車型FF 91已獲得超過 1.4 萬輛訂單。但隨即就遭到了做空機構Hindenburg的質疑。
該機構表示通過調查可以認為FF所聲明的訂單量是偽造的。對于這一質疑,FF并未做出任何回應,不過在這之后FF在公開場合再也沒有提到與訂單量相關的信息。
在此之后,J Capital Research發布的關于FF的做空報告,也將矛頭對準了FF在去年1月公布的大筆訂單量。他們調查發現FF所宣稱的這些訂單中有78%的訂單都來自于同一家公司,而這家公司很有可能是FF旗下的子公司。這意味著,FF上演了一場“左手倒右手”的把戲。
2月9日,FF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發布的預訂單包含收費預訂單和免費預訂單兩個種類,其中公司收集到超1.4萬份FF 91預訂,擁有所有預訂用戶的信息,這一部分是免費預訂數據;而公司對外公布的全球300輛邀約制限量版FF 91,這一部分是收費預訂單。”
但有業內人士表示,能被視為真正的預訂訂單必須是已經完成支付定金的訂單,沒有付款無法算作一筆訂單,預約量并不等于官方所說的訂單量。而這種無需繳納定金并且能反復提交訂單的預定方式,只會讓人們對FF所發布的數據真實性更加存疑。
FF仍然“姓賈”
除了“打假”訂單量外,關于FF內部“去賈躍亭化”的謊言也被拆穿。
“賈躍亭在FF上市后對公司管理的參與比很多股東顯得更為重要。”獨立特別調查委員會在發布的調查報告中表示。在他們看來,公眾及投資人很有可能低估了賈躍亭對于FF的參與程度,尤其是在賈躍亭辭去FF的CEO之后。
2017年,賈躍亭乘坐飛機,遠走美國,留下了樂視的爛攤子,個人信用完全喪失。在智能汽車這個需要大量燒錢的行業中,這是一個巨大的障礙。為了推進FFIE商業化進程,賈躍亭盡可能劃清與公司的界限。
2019年9月,FF在其官網、官微和官方公眾號同步發布了一條消息,宣布任命前“寶馬i8之父”畢福康為FF全球CEO,FF創始人賈躍亭會辭去原全球CEO職務,轉任CPUO (首席產品和用戶官) 一職。
2020年,賈躍亭個人破產方案在美國生效,他發微博宣布其個人破產重組案最終完成,他無需承擔29.6億美元的債務,所有債務會裝進FF股權的信托基金中。
此后,即便在FFIE納斯達克上市這一重大時刻,賈躍亭表現得也異常低調,沒有和公司全球CEO畢福康等核心人員一起上臺敲鐘,而是站在臺下鼓掌。
FF招股書顯示,FF共有9位董事會成員席位,而FF管理層可任命2名董事,并提名4名董事,加上FF CEO須為董事,因此,超過半數(5位)的董事會成員都是由FF管理層指定或擔任。
賈躍亭雖然在辭去FF的CEO之后,擔任的是FF的CPUO一職,但他依然是FF管理層委員會的一員。有媒體曾報道稱,賈躍亭雖然卸任“一把手”,但FF董事會超半數席位還是由其管理。
此外,據外媒The Verge報道,賈躍亭在公司高管中還安插了自己人,FFIE全球資本市場副總裁Wang jia wei(王佳偉)正是他的外甥,他同時也是FF管理層委員會的成員之一。
持續“畫餅”
今年1月,FF發布微博表示,FF 91將會在今年夏天正式量產,根據計劃FF 91的量產版應該是在7月份正式下線。
但在業內看來,FF要完成這一目標,并不容易。畢竟,FF不斷量產“跳票”是事實,賈躍亭持續不斷“畫大餅”也是事實。
去年11月底,FF相關負責人在回應公司財報延期的提問時表示,公司除了正在全力以赴實現FF 91量產,還在洽談中國總部落地相關事宜。據了解,彼時FF的目標城市包含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但幾個月過去了,FF中國總部的落地已然沒了消息。
遲遲未量產之下,FF面對的是一直無法擺脫虧損的命運。
在IPO之后,FF僅在2021年12月披露過一次財務數據,該公司預計第三季度凈虧損將大幅擴大至2.8億美元,而上年同期凈虧損3300萬美元。FF表示,自公司成立以來,因經營活動產生負現金流,預計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累計虧損約28億美元。
但FF全球CEO畢福康仍樂觀表示,目前公司資金充足,漢福德工廠進展順利,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旗下首款車型FF91于2022年7月按時交付。
近日,FF官方宣布,已經與總部位于韓國的汽車制造商Myoung Shin Co., Ltd.簽訂合約,將在2024年開始生產FF旗下的第二款電動車型FF81;FF表示,FF的大規模生產、輕資本模式將有效發揮全球供應鏈優勢,這也將使FF在2025年實現盈利。
但是,FF自身可被信任的資本,已經所剩不多。在一系列的“失信”行為發生后,還有人相信賈躍亭、相信FF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