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來越精彩;“港”出創新事;“澳”翔新基地……火紅的春聯和燈籠掛在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下稱“基地”)內。2月15日,近百位港澳青年創客匯聚于此共度元宵。現場,他們領到了一款廣州制造的元宵禮品“半成品”。
這是一款名為“創業業”熊貓模型。在基地三樓的3D打印區,僅需經過簡單深加工,一個熊貓玩偶就如畫龍點睛般活靈活現。大年初七復工以來,這里的全彩色樹脂打印機、高速柔性材料3D打印設備等機器,已經接連運轉了數日。
作為政府、園區共同為企業打造的免費公共實驗室制平臺,3D打印區承接了基地內創新創業企業發來的測試訂單。“有些港澳企業需要調整產品的外觀形態,有了公共實驗室制作平臺,設計時間可由過去的兩三個月縮短到一個星期。”基地平臺工程師陳振華介紹。
當前,全省高度重視港澳青年創業就業工作,扎實推進平臺載體建設,構建了以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為龍頭、以12個重點基地為骨干、以各地特色基地為基礎“1+12+N”聯動發展格局,吸納一批港澳青年來粵就業創業。
今年也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一年。基地內,五顏六色的元宵及甜湯被裝入杯中。粵港澳三地青年創客以廣式元宵當作“開工酒”舉杯同飲,共同寄望在虎年開新局。
“元宵代表著甜蜜,如同在大灣區創新創業一樣。”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董事長秦海鷗表示,隨著“1+12+N”孵化平臺載體布局健全,港澳青年在粵創業得以共享人才、資金、技術等多種資源。例如,珠三角九市都有港澳青年人才流動的雙創“棲息地”。
來自澳門的O2O高新技術企業澳覓APP,即被內地的創新創業環境吸引而來。今年該企業的目標是進軍香港市場。“我們去年底將研發團隊設置在了廣州,希望借助內地的電商人才優勢,支撐企業做大做強。”澳覓APP聯合創始人王可光坦言。
在廣州IT技術加持下,眾聯云動(廣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萬屏互聯,統一調度”顯示方案臻于完善,將于今年推向市場。“此方案可為一塊普通的顯示屏增添‘智慧大腦’,實現工業互聯。”作為香港創客,眾聯云動總經理何志豪看好內地龐大的市場潛力。
【南方日報記者】李鵬程
【實習生】 吳嘉麗
【作者】 李鵬程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