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華商韜略 周蓉
市場占有率最高時達65%的日系車,現已被國產車瘋狂擠占市場,少了近乎一半;全球知名手機品牌中也難見日企的身影。
你有沒有發現近些年,除了豐田、索尼一眾老牌企業外,日本制造少見新興品牌的身影?
日本,現在的制造業水平到底如何?
事實上,日本制造業有多個產品處于壟斷地位,相關企業的業務能力都十分龐大。
比如傳感器,傳感器技術是現代工業三大支柱之一。
日本基恩士作為傳感器供應商在互聯網時代大展拳腳,傳感器業務營收穩定到人民幣百億附件。
還有鋰電池領域,松下牢牢掌握著生產鎳鈷鋁酸鋰的技術,旭化成則始終走在鋰電池隔膜的全球領先位置。
還有超高真空掃描探針,一家日本的小廠子——unisoku占據了全球6成的份額;日本公司Canon Tokki的真空蒸鍍機更是占了9成的市場份額。
日本制造業能獲得如此成就的一個秘訣是——“集中力量辦大事”。日本政府對于產業的引導與扶持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政府積極為制造業創造一個很好的行商環境,從政策、稅收等多方面給予企業優惠。
在1973年,日本成立了“中小企業委員會”,其主要目的便是促進中小企業的研發合作。
1980年更是出臺了《促進開發高等技術工業地區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促進全國各行各業科研力量的合作。
同時也主動為制造業減稅,為其創造一個舒適的行商環境。日本的法人稅已從30%減到23%,中小企業更是直接從25%減為15%。
日本政府不僅在財政稅收等方面給予企業優惠,同時還熱衷于扮演產業協同的組織者,推動相同領域的企業集中力量辦大事。
據統計,在2014年日本共有超2.5萬家百年企業,數量位居全球第一,并且狠狠甩開全球第二,1000多家的美國。
這么多企業能夠長久的秘密,就是與其他企業聯合創新,始終讓自己的產品具有競爭力。
早些年日本政府便組織富士通、日本電氣、日立、東芝、三菱電機這五大計算機公司,共同組建了“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研究組合”。
五家企業合力創新,實現了日本半導體行業的崛起。
還有鋰電池行業,即使旭化成獨家掌握了可充電鋰電池的專利技術,但也還是選擇與其他企業攜手同行。
在堅持核心技術路線的同時與索尼進行合作,后來的成果證明,此舉是明智的。旭化成借助索尼強大的終端網絡迅速壯大了鋰電池市場。
直到現在,日本仍在探索更加合適的制度體系,仍在積極促進研發力量的結合。
日本抓住了歷史上的汽車革命,實現了本國制造業的快速發展。
我國制造業雖發展較晚,但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目前主要欠缺的技術,正是集中在了耗時長、耗資大的高精尖領域。
或許日本制造業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些啟發。比如目前新能源領域是全球熱議的產業,而我國的相關成果都比較分散。
如若我們借鑒日本產業政策,推動相關企業聯合創新,集中力量辦大事,或許我國的制造業也可以有更大的突破。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鍵詞: 日本制造不行了錯它們仍在暗處影響中國 多領域難擺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