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1月金融數據顯示,當月信貸、社融數據均超出市場預期。數據顯示,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34萬億元,較2019年1月增長1109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0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883億元。
分結構來看,信貸數據再創新高的原因主要是企(事)業單位貸款和以按揭貸款為主的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增加較多,對公占款占據新增信貸的85.6%,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占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的69%。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本月信貸增長超出預期的主要原因:一是各銀行項目儲備較為充足,年初信貸投放積極性較高;二是新冠肺炎疫情大范圍傳播時各行各業基本進入春節假期,假期前的信貸投放規模基本奠定本月增量基礎,因此疫情對1月的金融數據影響相對小,主要影響將從2月開始體現。
另值得注意的是,1月末狹義貨幣(M1)余額54.55萬億元,同比增長0,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4.4和0.4個百分點,增速創下了近30年新低。“當前M1增速已處于歷史最低位。企業中長期貸款轉化為居民存款或是導致1月份M1增速零增長的主要原因。”上海邁柯榮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徐陽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盡管1月銀行對于企業信貸投放在節假日擾動的影響下超預期增長,但企業活期流動性依然沒有呈現明顯的反彈。疊加隨后疫情防控隔離因素對服務業、制造業復工等帶來的沖擊,部分企業可能存在較大的短期流動性周轉壓力。”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表示。
1月新增信貸創新高
面對疫情陰云,市場對2020年金融信貸市場能否迎來“開門紅”格外關注。20日央行公布的信貸數據,給市場吃了一顆定心丸。
“1月信貸新增3.34萬億,社融新增5萬億,均大幅超出市場預期。”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表示,“原因除銀行開門紅傳統外,一方面是央行降準、公開市場操作投放降低了銀行負債成本,提供了穩定的負債端來源,貨幣環境相對寬松;二是年初企業信貸需求隨著中美貿易關系修復、房地產投資韌性維持、逆周期調節加碼、制造業轉暖以及補庫存需求的帶動下,有所企穩。”
在社會融資規模方面,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56.36萬億元,同比增長10.7%;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5.0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883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表外融資、直接融資等主要構成項都較上月有所放量。此外,受專項債發行提前影響,政府債券發行放量,本月共發行7613億元,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分別多發3874.83億元和5913.23億元,推動直接融資放量。
雖然1月信貸投放未受疫情影響,但多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銀行從業人士表示,主要是因為大型對公項目基本在去年底就已協商好,2月信貸投放受到影響則比較大。
“銀行歷來有早投放、早收益的傳統,且貸款利率錨切換為LPR后,預期利率會出現下降趨勢,因此銀行也希望盡早投放,有利于穩定息差。”長三角地區某國有大行支行行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一般年初項目中大型對公比較多,投放對象中有很多政府基建項目或大型國企,且都是去年底達成了合作意向,完成了盡調,只等1月簽字投放來個開門紅。”
“不過2月的情況可能不太好,現在我們還沒有全員復工,不少中小企業沒開門,除疫情相關緊急項目外,客戶經理下戶也是暫停的。”福建地區某農商行零售部總經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2月只有線上貸款有一點增長,其他都是負增長,包括對公信貸和零售的消費貸款、按揭貸款。”
天風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廖志明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預計2月住戶部門信貸會有較大收縮。“大家宅在家,消費貸款等短期貸款會萎縮,而售樓處很多不開門,按揭貸款等中長期貸款也會受很大影響。不過我認為對公部門的貸款情況會比預想的好些,一是央行3000億元的專項再貸款會在2月發放,對人民幣信貸做出有力補充;二是目前銀行對疫情相關企業的貸款很積極;三是去年2月是春節,這樣同比影響會少一些。”
“2月可能成為全年金融數據尤其是信貸和社融增速的低位。3月份之后如果疫情得到控制,各項金融數據可能逐漸回升。”唐建偉表示,“為了緩解疫情對實體經濟的沖擊,預計2月的信貸將主要集中在各類‘抗疫專項貸’上,信貸資源將向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企業傾斜。”
對于如何緩解疫情后銀行的信貸投放問題,上述農商行零售部總經理表示,目前最希望監管部門可以適當放寬關于不良貸款處置比要求和不良貸款逾期時限要求。“目前擔保、抵押類貸款逾期60天就算不良,信用類貸款30天就不良,這對銀行考核壓力很大。目前部分地區出臺了辦法,放寬了逾期時限的認定標準,希望從總體監管層面做出一些具體安排。”
貨幣政策走向何方?
央行在2月19日發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表示,人民銀行將科學穩健把握逆周期調節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加強逆周期調節、結構調整和改革的力度,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
“貨幣政策需要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平衡。”溫彬表示,“目前,我國1月CPI同比上漲5.4%,主要受翹尾因素影響,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溫和上漲1.5%,通脹總體可控。短期來看,要繼續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靈活運用降息降準、公開市場操作、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對疫情防控的貨幣信貸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雖然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大,但央行特別強調了堅持“房住不炒”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則,加快建立房地產金融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這表明,雖然央行采取降息方式來穩定刺激經濟,但這種非對稱降息也顯示了房地產的確不可能允許炒作。”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不過5年期LPR降低了5BP,證明了金融政策取向是穩樓市,刺激實體經濟。我預測后續市場針對首套房貸利率應該有寬松的趨勢。”
關鍵詞: 信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