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想象過會有這么一天:足不出戶就能觀賞到頤和園的初春風光、飽覽園林博物館里林林總總的珍貴樹木、一睹動物園里那些萌萌噠的小動物?眼下這都已成為現實——只需要動動鼠標就能游園,并且還有免費的“導游”。
春節(jié)假期以來,為避免人員集聚,北京動物園、頤和園、中國園林博物館等多家公園、博物館閉園閉館。但這并不意味著要把這些園館里的內容與人們隔離開來。
比如頤和園推出了的線上板塊,包含賞風景、聽講解、看視頻、集福卡、拍圖片等功能,更突出互動性。公眾進入界面后可以選擇“帶你游”,點擊看圖導覽,在地圖上選擇區(qū)域和景點,即可聽語音講解;選擇“隨你享”,則可在線看《皇家戲樓的聲學奧秘》《榫卯結構留下的傳奇》等科普視頻。此外,還有測評、答題、討論等環(huán)節(jié),可學習歷史知識、古建知識及遺產保護常識。中國園林博物館推出“園林線上課堂”,以VR虛擬展覽和視頻科普等形式,呈現《中國古琴文化展》等30余個歷年優(yōu)秀展覽;成都市文化館推出線上新春游園會活動,公眾在線參與民俗游園活動,并獲得紀念禮品;上海植物園則邀請公眾“云賞花”,感受春的氣息……
時下,看不見硝煙的戰(zhàn)“疫”仍在繼續(xù),居家生活、減少外出、杜絕多人聚集,成為抗疫期間人們生活的主基調,這不僅是自我保護的需要,更是配合防疫大局的要求。這也意味著,人們少了很多可觸可及的人際交流與室外活動,由此產生空虛、無聊和無奈在所難免。以往我們總是對繁忙的工作長吁短嘆,抱怨在家時間太短;如今長時間宅在家里,寸步不出,也不免焦躁。
此時,開啟“家里蹲”模式的人們,也需要用必要的交流來彌補空虛,用生活豐富度來補充居家的百無聊賴。因此想方設法提升民眾的“宅福利”,讓人們“坐得住”也就愈加重要。而“線上游園”的推出,無疑契合了民眾的心理需求與社會期許,是難得的“生活調味品”。
這種動態(tài)的、可觀可感可交流的“線上游園”活動,非但滿足了人們飽享大好春光和戶外游玩之需,對人們相對封閉的居家生活也是調節(jié)、豐富和充實。而線上體驗的新鮮感,還能“撩撥”起人們在疫情過后去實地感受的興趣,起到線下引流的作用。
事實上,自從疫情以來發(fā)生,不只部分公園推出了“云游服務”,還有更多的“云資源”給人送來了“宅福利”。
有些大型出版社推出了有聲書免費暢聽、電子書資源免費閱讀,有的網站、平臺也紛紛推出了在線影視、戲劇大展播等免費資源,一些民間專業(yè)人員也開始利用網絡教人們剪紙、書法、繪畫甚至是瑜伽、健身和烹飪……這些“線上資源”的充裕供給,不僅給處于相對封閉生活狀態(tài)的公眾帶來了充足的可選擇空間,還通過不同形式引導人們“動”起來,更為人們緩解心理壓力、充實抗疫信心奠定扎實的基礎。
抗疫需要全民參與。對很多普通人來說,宅在家里就是為防疫作貢獻,就是間接參與。而要鼓勵更多人“宅得住”,“宅福利”性質的線上資源供給,顯然多多益善。
其實,即便我們身處非特殊時期,諸如此類的線上娛樂模式也是值得不斷推崇和探索的。試想,如果線上游園能夠真正實現如臨其境,并輔以5D電影等“高端”展現形式,勢必能為那些人群熙攘的景區(qū)緩解“扎堆”壓力。這無論是對景區(qū)資源保護還是對游客的體驗感,都將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