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17 日,數據公司 IHS Markit 周二表示,芯片短缺可能導致第一季度全球減產近 100 萬輛輕型車輛,較此前預計大幅上調。該公司在 2 月 3 日曾估計,截至 3 月 30 日,芯片供應問題將導致全球減產 67.2 萬輛汽車。
IHS Markit 全球輕型汽車生產執行董事馬克 · 富爾索普 (Mark Fulthorpe)表示:“現階段,盡管我們預計第一季度將有 100 萬輛汽車推遲投產,但該行業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復蘇,目前全年預測的 8460 萬輛汽車產量幾乎沒有太大風險。不過,我們正在繼續監測,形勢仍然不穩定。”
自 2020 年末以來,汽車行業的半導體供應鏈就出現了中斷。隨著該行業從 2020 年上半年實施的大范圍停工中復蘇,以及這一復蘇周期與更廣泛消費電子行業日益增長的需求發生沖突,導致芯片供應壓力越來越大。去年晚些時候,消費電子行業本身也經歷了強勁復蘇,為假日季積累庫存。
因此,汽車制造商發現,第一季度使用半導體芯片的系統供應受到的干擾越來越大。微控制器單元 (MCU)的半導體供應鏈從訂購到交付到原始設備制造商(OEM)通常有 12 到 16 周的提前期,如今半導體生產中的問題大約是正常提前期的兩倍,達到至少 26 周。IHS Markit 預計情況將在 3 月底左右觸底,盡管供應鏈第三季度仍會受限。
然而,相對于芯片供應,根據目前已知的因素,IHS Markit 分析師預計,MCU 的芯片短缺危機可能在 3 月底觸底。從 4 月份開始,該公司預計 MCU 的供應將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滿足 OEM 的需求。在第三季度,MCU 的供應似乎可以滿足 OEM 當時的持續需求,但可能無法彌補 2021 年上半年錯過的需求。預計第四季度 MCU 的供應將能夠滿足 OEM 的持續需求,并能彌補此前損失。
最終,所有 OEM 都將受到 MCU 供應限制的影響,不過那些在供應渠道中有更多庫存的制造商(例如規模較小的原始設備制造商),在庫存耗盡之前可能受到的影響較小。由于這種情況,集成電路 (IC)供應商將需要重新考慮與代工廠的合作,要么通過多元化關系來增加更多的代工供應商,要么使用相同的供應商但使 IC 生產多地化。
此外,芯片制造商可能會采取更錯措施,以恢復更多的內部晶圓加工。但 IHS Markit 預計,為了節省資本支出,這些制造商不會完全逆轉業內盛行的所謂 “輕晶圓廠”(fab-light)戰略。特別是在先進節點方面,仍將依賴臺積電和聯華電子。
總體而言,第一季度全球輕型車輛減產已近 100 萬輛。在這個水平上,IHS Markit 仍然預計大部分銷量可以在今年剩余時間內恢復,因此他們認為目前的芯片短缺更多的是季節性影響,第一季度銷量會下降,并轉移到今年晚些時候,但不會導致 2021 年產量下降。然而,隨著減產車輛接近百萬大關,在一年內完全抵消產量損失可能會變得更具挑戰性。
盡管目前的情況預計將主要限于 2021 年,但 IHS Markit 已經將對某些領域供應鏈的擔憂放在了首位。歐盟和美國政府都在考慮解決芯片短缺問題的方法,并通過更本地化的生產來減少對來自亞洲供應鏈的依賴。
IHS Markit 汽車供應鏈與技術公司高級分析師菲爾 · 阿姆斯魯德 (Phil Amsrud)表示:“在形勢好轉之前,情況還會變得更糟。短期內,我們能做的就是調整代工的優先順序,生產更多的汽車 MCU,而不是為其他市場生產產品。從長遠來看,汽車業需要把供應保證與成本節約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激勵供應鏈更加多樣化。不過,轉向更先進的工藝節點,會使該行業更容易受到代工選擇數量有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