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6 日消息 今年早些時候,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發布了《6G 通信技術專利發展狀況報告》,報告顯示:當前,全球專利申請量總體呈上升趨勢,6G 通信技術領域全球專利申請量超過 3.8 萬項,其中中國是專利申請的主要來源國,專利申請占比達 35%,居全球首位。
此外,我國科技部早在 2019 年 11 月就啟動了由 37 家產學研機構參與的 6G 技術研發 IMT-2030 推進組,并召開了多場 6G 研討會,通信領域相關的標準組織 ITU 和 3GPP 對于 6G 相關標準的制定也給出了計劃時間表,我國 6G 研發由此正式啟動。
據央視新聞,IMT-2030(6G)推進組今日正式發布了《6G 總體愿景與潛在關鍵技術白皮書》。
《白皮書》顯示:未來 6G 業務將形成全息通信、數字孿生、沉浸式云 XR、感官互聯等八大業務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曾表示:華為 5G 研究早在 2009 年就已經開始,而那時全球首個 4G 商用網絡剛剛啟用。此外,華為早在 2017 年就開啟了 6G 研究,但目前各界各廠商關于 6G 仍沒有統一的意見。
此次《白皮書》指出,6G 將在 5G 基礎上從服務于人、人與物,進一步拓展到支撐智能體的高效互聯,實現由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的躍遷,最終助力人類社會實現“萬物智聯、數字孿生”美好愿景。
據稱,在八大業務應用基礎上,未來 6G 業務將呈現沉浸化、智慧化、全域化等發展趨勢,形成的沉浸式云 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聯、智慧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數字孿生。
此外,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數字孿生等智慧化業務應用進一步提升 6G 通信系統性能,助力完成物理世界的數字化,推動人類進入虛擬化的數字孿生世界。
IT之家了解到,《白皮書》還提出新物理維度無線傳輸技術、新型頻譜使用技術、通信感知一體化技術等新型無線技術,算力感知網絡、星地一體融合組網等 6G 十大潛在關鍵技術方向。
IMT-2030(6G)推進組認為,未來 6G 網絡仍將以地面蜂窩網絡為基礎,衛星、無人機、空中平臺等多種非地面通信將在實現空天地一體化無縫覆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