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G/3G 退網其實并不是一件新鮮事,早在 2018 年,聯通、電信就開始 2G 退網進程。而中國移動則一直集中在 3G 退網上,2G 方面并沒有什么大動靜,不過,近日流傳的一份文件似乎正在打破這一局面。
在中國移動計劃建設部有關 2020 年 NB-IoT 網絡建設規模的內部通知中,明確提出了中國移動將于 2020 年底前停止新增 2G 物聯網用戶,并將由 NB-IoT、4G Cat1/1bis 技術承接 2G 物聯網用戶。
同時,為了加快完善 NB-IoT 網絡覆蓋,加速 2G 物聯網業務向 NB-IoT 網絡轉移,有力推進 2G 退頻退網、900MHz 頻率重耕,中國移動 2020 年將在全國范圍新建 NB-IoT 基站 11.8 萬個,累計達到 35 萬個基站。
可以看到,盡管整個文件中,并沒有提到何時開始關閉 2G 網絡,但字里行間卻又透露出要關停的信號。那么,究竟中國移動離 2G 退網還有多長的路要走?
大勢所趨眾所周知,相比 4G 網絡建設,5G 時代將會面臨高成本等一些的挑戰,再加上由于 2G/3G 基站的存在,站點功耗已到達極限,只有清退 2G/3G 基站,才能利用有限的站點資源建設 5G 網絡。
如果 2G、3G 不退網,從網絡層面看,這些資源沒有幾個用戶用,在塔上占著位置,更主要是占著地皮、電源、維護成本,甚至還要為這些網絡加一些備品備件等。
從終端層面看,目前手機是全模的,退網可以減少一些制式,同時基站、終端耗電、成本等都會降低。
因此,在推進 2G/3G 退網上,各國運營商都表現的非常積極。據不完全統計,由于用戶業務大多遷移到 4G 網絡,全球已經有 100 多個運營企業、通信運營商實施了 2G、3G 退網,這些國家將 2G、3G 騰退的頻率用來部署新一代的移動通信。
但值得注意的是,國際上大多數的運營商都是選擇先從 2G 入手,比如 2008 年日本 KDDI 對 2G 進行退網,隨后新西蘭、加拿大、韓國等各個國家都開始進行了 2G 退網行動,甚至連 Verizon 這種超大型運營商也開始了 2G 的清退。
而在國內,聯通、電信也于 2018 年先后進行了 2G 基站減頻退服換機等工作。唯獨中國移動由于 2G 用戶體量巨大,選擇了 “不走尋常路”先清 3G,但從整個趨勢來看,中國移動清退 2G 也是大勢所趨。
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曾公開表示:“目前,中國移動通信網絡 2G、3G 退網的條件已經逐漸成熟,工信部鼓勵運營企業積極引導用戶遷移轉網,將有限的頻率資源和網絡資源用到 5G、4G 移動通信網絡發展當中,整體降低成本。”
今年 4 月,工信部辦公廳下發《關于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明確指出引導新增物聯網終端不再使用 2G/3G 網絡,推動存量 2G/3G 物聯網業務向 NB-IoT/4G(Cat1)/5G 網絡遷移。
這些信息無一不再說明盡管對于中國移動而言 3G 退網比 2G 更有必要,但從長遠來講,中國移動要想降低運營成本、逐步淘汰落后產能,有更多的精力和資源專注于推動 5G 高質量發展,清退 2G 也是在所難免的。
道阻且長眾所周知,中國移動的 2G 網絡選用的是 GSM 制式,占用了優質的 900M 頻段,從純技術角度來看,似乎清退資源利用率相對低的 2G 網絡是情理之中的事兒。
但對于擁有全球最大的物聯網連接規模,以 2G 物聯網業務為主的中國移動而言,要停止新增 2G 物聯網用戶入網,實現存量用戶的遷移,絕非易事。
因此,停止新增物聯網用戶只是中國移動 2G 退網的一小步,要實現徹底清頻退網究竟雖然多長時間,很難預判。
業內資深專家寧宇認為,如果中國移動要做到不再發展 2G 物聯網客戶,需要在供給側和需求側發力。
在供給側,要提升物聯網專網在運營方面的能力,優化物聯網專網與一線營銷服務部門的協作流程,尤其是對屬地化運營的支撐能力。同時加快 4G 和 5G 協同發展,引導和調整更多的存量物聯網客戶由 2G 轉至 4G、物聯網專網和 5G,減輕 2G 網絡壓力。
在需求側,要提升物聯網業務的需求標準化程度,科學發展物聯網業務。面對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有時需要對客戶進行引導,有時需要與生態合作伙伴聯合。
如今,NB-IoT 產業鏈在加速成熟,遷移成本在不斷下降,但新商業模式仍在挖掘,投資回報率不夠清晰。中國移動在打造網絡優勢的同時,必須實現網隨業動,精準投入資源,確保投資收益。
“理論上都明白網絡演進的必然趨勢,都認可 2G 已經發展到中后期,未來會像模擬網一樣告別歷史舞臺。但是在現實操作中,如果不解決實際問題,那么無論上面出什么政策,下面就會有相應的對策,短期自身獲得安全,長期企業沉積風險。”寧宇分析稱。
并且,工信部聞庫也曾表示,2G/3G 退網要從用戶的角度考慮,退網不能簡單的今天說退了,明天就把閘給拉了,這是不合適的,要充分考慮用戶的感受。
此外,他還表示:“要對網絡退網提前進行規劃。運營企業的移動網絡退網要早謀劃、早告知,讓用戶和運營企業自己有充分的時間和心理準備來推動退網的進程。”
綜合各方面因素來看,盡管 2G 退網是大勢所趨,但對于中國移動而言要做到卻并非易事,可以說是道阻且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影響幾何?雖然中國移動 2G 退網并不是一件快刀斬亂麻的事兒,但一旦開始清退對于用戶而言還是存在很大影響的。
據 2019 年通信業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截止 2019 年底移動物聯網連接數已超過 10.3 億,而在 2018 年底,這一數字為 6.71 億。從歷年通信業統計公報數據來看,近年來移動物聯網連接數增長速度非常快。
截止 2020 年 3 月底,移動物聯網連接數已達到 10.78 億,一個季度增長了 4800 萬。在這 10 億以上的移動物聯網終端設備中,大部分還是 2G 終端用戶,其中包括手機終端以及基于 GSM 網絡的物聯網終端。
公開數據顯示,聯通 2G 用戶尚有約 500 萬人,中國電信 2G 用戶總量大約在 800 萬戶左右。中國移動 2G 用戶數量仍然十分龐大,大約 2 億用戶。
從以上數據來看,一旦對中國移動開始清退 2G 網絡,那么波及的范圍之廣可想而知。
從某些方面而言,2G 退網意味著中國 2G 老終端將完全失去網絡連接的功能,同時,考慮到近兩年提速降費對運營商的影響,運營成本壓縮,以及老舊基站的棄用,將使 2G 網絡覆蓋面積大幅縮水,降低用戶使用體驗。
但事情總有兩面性,隨著 2G、3G 逐漸退網,支持 4G 的功能機或老人機的需求會非常旺盛,反成一片藍海。
關鍵詞: 中國移動停止新增2G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