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車間內,工業機械臂前后移動,將選擇好的布料放置在凹槽內;工廠上方,傳送帶載著一件件未完成的衣物選擇正在埋頭工作的制衣工人;另一邊,靛藍色的牛仔褲瞬間被激光灼燒出各種時尚的「水洗」印記,同一流水線轉盤上的純棉 T 恤,每一件都能印上不同的圖案和文字。倉庫內,物流機器人穩穩地將一人高的貨物挪進挪出。
機器比人累,屏幕比人多,這是杭州市內的犀牛智造工廠內一景。從工廠中生產出來的牛仔褲、T 恤等成衣,一天之內,就會出現在天貓淘寶的商家店鋪中。
四年前的云棲大會,馬云首次提出「新制造」的概念。它不是單純的制造業+IOT,而是通過數字技術對傳統制造業的深度重構,實現制造業的智能化、個性化和定制化。
市場規模達 3 萬億的紡織服裝行業被選中。2018 年春天,首家新制造工廠在臨平破土動工,并且對阿里內外都嚴格保密。整個項目被命名為犀牛智造。正如其犀牛吉祥物一樣,這個身軀龐大但卻動作敏捷的「動物園」新寵,肩負的責任就是,將飄在空中的「新制造」概念進行落地。
9 月 16 日,犀牛工廠曝光,新制造交出第一份答卷。
犀牛智造是一個全新的物種。它不是簡單地的產線升級,更不是用機器替代人工,而是利用數字技術建構了一個新的生態,前端連接阿里巴巴零售平臺上的 8 億消費者,后端連接原材料、生產車間、物流供應商和淘寶天貓上數以百萬計的中小商家。
淘寶天貓前端洞察的消費需求和流行趨勢,可以 0 時差傳遞到生產端。而通過 IOT 改造之后的柔性生產線,能迅速作出反應,短期內制造出產品,并推到市場進行驗證。
從這個意義上說,按需定制的時代真的來了。
屏幕比人多,為中小企業服務
三年前,伍學剛領了阿里巴巴 CEO 兼董事長張勇(花名逍遙子)的「軍令狀」,但是新制造無法走阿里云「雨露均沾」的方式,只能一個一個垂直行業慢慢吃透。在迪卡儂和優衣庫的從業經驗,讓伍學剛選擇了服裝行業作為迅犀新制造的突破口。這個市場規模 3 萬億的行業,規模足夠大,痛點足夠重——庫存積壓,讓大量的品牌和企業生存維艱。
和一般行業相比,看起來「光鮮亮麗」的服裝業,其實本身是一個勞動密集型、且利潤很低的行業。像汽車、航空等傳統工業,都以采用新技術促進生產為賣點。而對于服裝行業來說,除了一些超大品牌,微薄的利潤讓很多中小工廠面對數字化升級望而卻步。對于阿里來說,要想幫助這些中小企業,必須自己先做一個樣板出來——犀牛智造工廠就是這樣一個攻堅的成果。
既然是智慧工廠,首先,生產線需要「智能」起來。文章開頭的描述,就是智慧工廠日常運作的場景。除了工業機械臂之外,迅犀團隊還自己研發了轉盤式吊掛系統,可以避開障礙持續將衣物送到合適的工人手中。
值得單獨提及的是迅犀的神經網絡——IoT 系統。通過與阿里云達成 IoT 合作,工廠成為全行業 IoT 程度最高的一家企業,達 90% 左右,無處不在的 IoT 設備可即時采集生產過程中的數據,為工業大腦提供源源不斷的數據養料,推動算法不斷優化。由于工廠全部實現數字化,基于物聯網的布局,每塊面料都有自己的身份 ID,不用人找貨,可實現「貨找人」,最大限度挖掘機器智能的能力。
而產線上的工人,也不再像傳統服裝生產線上埋頭織布的女工。在犀牛智造工廠中,每個工人的面前都有一個 iPad,很多操作在屏幕上就可以完成。這也是為什么迅犀被稱為「三多」工廠的原因之一——工程師多、iPad 多,年輕人多。
三年時間,迅犀打造了一個從訂購備料、到設計、生產、倉儲為一體的服裝業智能生產體系。但這只是天平的一端,更加重要的是另一端。
什么是真正的「新制造」
如果將智慧工廠內的各種工業機器人和 IoT 設備比喻成肌肉的話,那么犀牛智造工廠更加重要的,其實是來自阿里巴巴零售體系沉淀的數據,因為這個「大腦」才能真正解決服裝行業的難題。
此前,服裝行業的規律是以產定銷,夏天生產冬天的衣服,例如預計今年秋冬能賣出 2000 萬件羽絨服,就先生產出 70% 的量,等到秋冬季銷售良好的話,再追加訂單。但是一旦銷售出現問題,前期生產擠壓的庫存,便足以壓垮一個品牌。巨頭也不能例外,H&M 就曾被媒體爆出焚燒了 60 噸庫存。
在瞬息萬變的商業世界,速度是決勝的關鍵因素之一。以快時尚起家的 Zara 公司,能夠在兩周時間內,完成從服裝設計到上架全球門店。一個「快」字,讓 Zara 登頂全球服裝行業。
通常,在設計確定的情況下,服裝行業是平均 1000 件起訂,15 天交付。通過 AIoT、云計算改造過的犀牛工廠,反應速度比 Zara 更快,團隊將數據縮減到 100 件,7 天交付。簡言之,就是讓每個商家都能變成 zara,不用去創造或預測流行,只需要響應流行,一個熱詞誕生后,第二天淘寶上就買到這樣的 T 恤。
與此同時,犀牛智造工廠的優勢在于阿里巴巴積淀二十年的零售體系。淘寶天貓沉淀了大量用戶,能夠準確預測消費趨勢的轉變,讓「以銷定產」成為可能。依托零售平臺的消費洞察,犀牛工廠具備預測「爆款」的能力。
對于服裝企業來說,智能預測+柔性生產,讓庫存降到最低,甚至是 0。
對于直播網紅、設計師和初創品牌來說,供應鏈一直是短板。由于采購量小,他們通常只能選擇質量參差不一的小作坊,而迅犀則提供了合格的生產能力,讓他們能夠專心于營銷和創造。
事實上,犀牛工廠的很多「客戶」,就是淘寶天貓的中小商家和網紅店鋪。今年農歷新年前,犀牛智造就與一位網紅推出福氣衛衣,準備了幾十種吉祥圖案與 2 萬條吉利文案,消費者可以在淘寶店自行選擇,工廠接單后按需生產,真正實現 0 庫存。
犀牛工廠的第一步是打造樣本,沉淀技術和解決方案,第二步是向中小企業輸出。中小企業通過新制造,可以低門檻地升級為數字工廠,同時解決訂單來源問題。
制造業數字化的賽道上,創業者和巨頭不在少數。但是,新制造的本質,既不是舊制造+IOT 的簡單升級,而是利用技術,將消費者與制造業真正連通起來,并且讓兩者之間,能夠高效協同。消費者的需求,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變成商品上架。
技術帶來新風口新世紀伊始,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世界市場開始向中國打開。僅用了十幾年時間,中國就已經成為「世界工廠」,Made in China 標志成為全球消費者最熟悉的 logo。
二十年后的當下,全球格局和消費者需求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首先,全球化的退潮使得國內之前專注于外貿的企業受到影響,主打規模化的工廠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產能過剩。另外,統一 logo 的流水線商品,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對于個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
當需求側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時,供給側的升級不可避免。
四十年前,服裝行業創業需要自己建工廠;二十年前,服裝行業創業需要自己找代工廠;而現在,犀牛智造讓創業者可以在一周之內將成衣上架,生產緊緊圍繞需求產生。
犀牛智造的第二家工廠已經投產,更多的工廠也在計劃中。服裝業只是迅犀驗證自己想法的第一步,當新制造的思路跑通后,可以預見的是,將升級的不僅僅是服裝廠。
從這個意義上說,犀牛智造生產的并不是 T 恤,而是技術、思想和新的商業模式——這才是新制造的應有之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