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螞蟻、天貓,到盒馬、犀牛,“阿里動物園”的吉祥物們在變得龐大的同時,自身的業務模式也開始逐漸變重,將觸角更多地伸向傳統行業。
9 月 16 日,阿里 “保密三年的大項目”、新制造平臺 “犀牛智造”正式揭曉。這個曾由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逍遙子張勇牽頭,隨后由淘寶、天貓總裁蔣凡接手的 “一號工程”,是馬云 4 年前在云棲大會時提出 “五新”戰略的最后落子。其余 “四新”中,盒馬補齊了 “新零售”,螞蟻對應著 “新金融”,達摩院鉆研 “新技術”,阿里云成為了 “新能源”。
馬云在不久前曾表達過 “未來如果創業,機會將在傳統行業”的觀點,犀牛智造正是阿里對這一看法的具體實踐。但在眼前,犀牛智造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回答,比如,它將會成為傳統工廠的 “攪局者”還是 “賣水者”,又會怎樣改變傳統制造行業的發展進程。
捂了三年的神秘新腳印
“請注意,阿里動物園有新動物出沒!”
上周,一張印有動物腳印的邀請函引發了外界對于阿里新業務的諸多猜測。資本市場早已聞風而動,早在前一天,市場上有關 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er 消費者到生產制造)的概念股已有多家暴漲,昨日,酷特智能、賽摩智能等先后開盤半小時內封死漲停,賽意信息尾盤漲停。但直到發布會現場的門牌上清楚地寫著 “阿里巴巴迅犀(杭州)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下稱 “迅犀”),外界的疑惑才被打消。
天眼查數據顯示,迅犀早在 2018 年 3 月就已經注冊,蔣凡擔任法人及董事長,注冊資本為 3000 萬美元,由淘寶中國控股有限公司 100% 全資控股。
發布會現場,蔣凡向外界介紹了發布的兩個項目:新制造平臺犀牛智造平臺及其首家示范工廠 “犀牛工廠”。
對于 “新制造”,或許大多數人還抱有和當初 “新零售”這個概念剛剛出現時的同款疑問。在阿里的官方解釋中,“新制造不是制造業的量變,而是連通了消費者需要和生產制造的能力,實現以銷定產的新模式,從而在根本上解決傳統需求和制造業割裂帶來的種種問題。”
看起來,似乎與此前電商行業宣稱已久的 C2M 無異。細數下來,圍繞著 C2M 反向定制這一思路,阿里已經相繼集齊了淘寶特價版、聚劃算 “廠銷通”、天天工廠以及犀牛智造等多個實現路徑。同時,在組織架構上,去年年底,淘寶事業群也成立了 C2M 事業部。
不過,犀牛智造仍和以往的思路有所不同,首先體現在較重的資產模式上。“為了實現產業數字化,把很多事情真正做透做深,我們自己建設了犀牛工廠,也可以說是試驗田、實驗室,我們稱之為 DCC,數字發展中心。”也就是說,“犀牛工廠”是阿里巴巴 “犀牛智造平臺”打造出的一個樣板工廠,
同時,也是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數字化智能化制造工廠。犀牛智造 CEO 伍學剛表示。“我們的重點不在于制造,而在于把互聯網能力與制造業融合起來。截止目前,我們 90% 的客戶都是中小商家,尤其是淘寶天貓上的新品牌。”
目前,犀牛制造選擇試水服飾類產品,這是阿里的優勢品類,淘系 50% 的交易由該品類實現,整個市場擁有 3 萬億規模,但由于庫存所造成的浪費占據了全年銷售額的 20% 到 30%,市場巨大、痛點明顯。
在最終目標上,與簡單的提升產能不同,新制造的目標是具備 “從 5 分鐘生產 2000 件相同產品,到 5 分鐘生產 2000 件不同產品”的能力,滿足個性化的需求。
除此之外,為了解決快速交付及庫存問題,在大多數傳統工廠千件起訂,半月交付甚至需要幾個月工期的背景下,犀牛工廠可實現 100 件起訂,7 天交貨。
總結來說,犀牛智造所針對的是長尾需求、小單、急單,背后所對應的是真正的 “柔性供應鏈”。一個將這些特征都發揮到極致的案例是,“春節期間,犀牛工廠曾嘗試在 5 天內完成了一萬件個性化服飾的生產,每件都不一樣,最終順利交付。”
對于許多在電商運營或產品設計環節中有巨大優勢的中小淘寶商家以及許多主播來說,供應鏈是他們的業務掣肘,反映到消費者的體驗上,就是較長的預售期以及因遲遲不發貨導致的退單。
如淘系主播烈兒寶貝就曾在退單和庫存之間搖擺。“區別于一般的消費和購物模式,在主播的身上,是有著‘銷售者 + 消費者’的雙重屬性的。有時候粉絲會在直播間刷太慢、還沒發貨導致的高退款率,但押現貨,就要背庫存的風險。”而從她的實踐來看,通過向犀牛智造下單,整個過程也可以壓縮 60% 的預售收貨時間。
淘寶服裝品牌小蟲創始人蟲姐也有同樣的煩惱。她曾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工廠導致服飾直接錯過最佳銷售季,也曾在快速補貨的過程中發現商品品質波動的問題。而她與犀牛的合作,看中的則是穩定性和交期速度。令她驚喜的是,犀牛在某些時候還存在價格優勢,比如曾有同一款式比原有供應鏈的報價低 40%。
作為同時連接供應鏈工廠與商家的橋梁。在需求端,犀牛工廠打通了淘寶天貓渠道,為品牌商提供精準銷售預測,首次讓按需生產能夠可規模化實施;在供給端,通過柔性制造系統,犀牛工廠可實現少量起訂,快速交貨。“行業不缺做小單的作坊,但缺少像犀牛智造工廠這樣提供可持續小單快反生產的平臺,只有可持續性的柔性供應鏈對我們才有價值。”FANO 品牌創始人項如意說道。
從目前的合作案例中,犀牛能夠在縮短 75% 的交貨時間、降低 30% 的庫存,甚至減少 50% 的用水量的同時,承接更多個性化、小規模的訂單,但同時又可以保持低成本和高效率。在試點運營 2 年多時間里,犀牛工廠已累計為 200 位淘寶天貓商家、主播、時尚達人等提供生產服務。
“攪局者”還是 “賣水者”?
作為阿里為數不多的重資產項目,犀牛智造與盒馬一樣,在運營上有著較強的獨立性。但與盒馬迅猛擴張、高舉高打的思路不同,犀牛智造在此前非常低調,即使在阿里內部也鮮有人知。同時,在戰術以及目前結果上,犀牛也要保守許多,“但這個事情我們想要快,又不能太快。”。
不過,針對于犀牛智造來說,一個涉及本質的問題是,阿里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對自建工廠的擴張上,還是想成為改造傳統工廠的 “服務商”,換句話說,是 “攪局者”還是 “賣水者”。
從伍學剛對外的發聲來看,犀牛智造的數字化協同平臺的屬性似乎更重。“我們從一開始技術的框架、技術的設計、商業模式的設計是朝著 1000 家甚至幾千家工廠設計的。”伍學剛表示,“我們希望整套系統就像蘋果 iOS 系統或者是特斯拉一樣可以遠程升級。”而這么大的體量,僅憑阿里一家來完成自建,基本很難實現。
但在開放平臺乃至整個產業鏈中,現階段的賦能工廠仍有戰略風險,如搜狐科技此前曾接觸的部分 C2M 工廠,盡管大多數的訂單來自淘寶、天貓,但仍有三成左右的訂單來自于拼多多等其他平臺。
不過,從伍學剛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在接下來的幾年間,還將會有新的阿里自建的犀牛工廠落成。
“我們有機會會再建設若干個物理場所,為什么要建物理場所?核心的原理是研發系統和算法要做到最優的配置和運籌,在產線和產線之間,工廠和工廠之間,區域和區域之間的算法、邏輯完全不一樣。我們希望能夠真正地在產業端把算法優化到一個效果非常好的狀態,到那個時候我們會對外進行技術的開放和共享。”伍學剛表示。
實際上,在解決供應鏈問題上,阿里曾給出過淘工廠的解決方案,即建平臺,撮合現有電商賣家與優質工廠合作,同時要求入駐的代工廠為淘寶賣家免費打樣、提供報價、檔期,并且接受 30 件起訂、7 天內生產等要求。不過,自 2013 年試運營以后,輿論上并未獲得太多關注,市場上也沒有后續發聲。
到了 2019 年,阿里對 C2M 上愈加重視,專門成立 C2M 事業部,橫跨 B2C 與 B2B 兩條業務線,阿里巴巴副總裁汪海擔任總經理,分別向蔣凡及 B2B 事業群總裁戴珊匯報。對此戰略,外界的普遍解讀是阿里與拼多多、京東等競爭對手抗衡,爭奪 C2M 工廠資源的手段。而在剛剛結束的 1688 與淘寶特價版全面打通的發布會上,阿里也宣布 3 年內計劃打造 1000 個年銷過億的超級工廠,每年為全國的產業帶工廠提供 1 萬億規模的新市場。
而在犀牛智造上,阿里顯然想要做得更加深入。在未來的發展規劃上,犀牛的整套系統所期望賦能的也不僅僅只是工廠,而是鏈條極長的產業鏈。“在整套數字協同網絡里,有中小企業,中小商家,中小工廠,也會有其他的軟件的開發商、服務商等等。”
但宏大的目標在眼下仍有具體待解決的問題,如一枚紐扣、一塊布料帶來的供應鏈上下游協同的問題,潮流趨勢、印花圖案帶來的制造技術更新性問題等等。
伍學剛表示,“新制造讓‘Made in Internet’成為現實。2020 年初,犀牛智造平臺迎來了訂單小高峰。經過幾個月的發展,淘寶上買到的很多衣服已經是通過新制造生產出來的。阿里方面表示,只要消費者需要,一個熱詞誕生后,第二天淘寶上就能買到這樣的 T 恤。
每次阿里對外宣布戰略時,總會提到三年目標、五年計劃。對于犀牛來說,時間線或許會拉得更長。它的最終目標是服務 10 萬個時尚品牌 、10 萬設計師。前期業務聚焦到淘寶、天貓,再延伸到整個社會,幫助中小工廠實現數字化升級的同時,也帶動百萬新產業工人乃至引領中國服裝產業升級。
今年 4 月底,伍學剛曾參與出席了一場與安徽省宿州市的戰略合作發布會,雙方將在智能制造的領域展開深入合作。看起來,一頭新犀牛即將浮出水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