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上午,深圳市七屆人大四次會議開幕,深圳市市長覃偉中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
2022年工作回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3.24萬億元,增長3.3%;進出口總額3.7萬億元,出口總量連續30年居內地城市首位。
規上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實現全國城市 “雙第一”;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1.33 萬億元。
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 5.49%。
綜合改革試點18條典型經驗和創新舉措在全國推廣。
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559公里,線網密度居全國首位。
九大類民生支出3420億元,增長7.0%。
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以上;
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8%以上;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
新增就業18萬人;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
2023年部分重點工作安排
經濟發展:
瞄準高端前端頂端,實施產業質量提升行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達1.4萬億元。
突出集聚集群集約,實施產業平臺提效行動。高水平打造寶安燕羅、龍崗寶龍、龍華九龍山、坪山高新南、光明鳳凰、深汕智造城等20大先進制造業園區。
注重高質高效高新,實施產業項目提速行動。新開工建設5個以上百億元級、10個以上三十億元級重大工業項目。
聚焦穩企援企利企,實施市場信心提振行動。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
對標最高最好最優,實施營商環境提升行動。推出營商環境6.0版改革措施。
教育、科技、人才: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新增基礎教育學位20萬個。
探索新型舉國體制深圳路徑。基礎研究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提高到7.5%以上。
打造創新人才高地示范區。積極培育引進戰略科學家、青年科學家和實用型、工匠式人才。
擴大內需:
擴大高質量投資。全年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力爭邁上1萬億新臺階;新型基礎設施投資2300億元。
加快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消費中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0%。
加快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物流中心。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打造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3100萬標箱。
加快建設與經濟中心城市相匹配的金融中心。打造創新資本形成中心,支持深交所建設世界一流交易所。
改革開放:
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強化基礎設施“硬聯通”;加快機制“軟聯通”;促進灣區群眾“心聯通”。
深化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全面落實放寬市場準入24條特別措施。
全面推進前海等重大合作平臺建設。推進“互聯網+”未來科技城建設;規劃建設沙頭角深港國際消費合作區。
促進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外智“五外聯動”。新能源汽車出口30萬輛,全年進出口總額增長4.0%。
城市治理:
高品質打造宜居城市。加快推進“山海連城綠美深圳”和“公園城市”建設。
高水平打造樞紐城市。推進深江鐵路、深汕鐵路、深大城際等項目建設。
高質量打造韌性城市。新增管道天然氣用戶40萬戶。
高標準打造智慧城市。實施文化建設、公共場所停車位等“一鍵預約”全覆蓋。
文化:
深入推進文明城市建設。爭創首屆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和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高地。培育數字創意產業集群,實施設計之都建設行動計劃。
打造國際著名體育城市。新增體育場地面積150萬平方米,打造“15分鐘健身圈”。
民生:
建設高水平醫療健康服務體系。全年新增床位3200張;新增社康機構35家,構建“15分鐘”社康圈。
健全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力度,建設籌集16萬套(間)。
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
生態文明:
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力爭PM2.5年平均濃度降至15微克/立方米。
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打造國際低碳城綠色低碳技術一體化示范項目。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新推廣新能源汽車12萬輛以上。
城市安全:
提高重大風險防范化解能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爭創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
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打造群眾“家門口”信訪服務體系。
政府建設:
旗幟鮮明講政治。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打造高水平法治政府。健全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提升市民群眾法治獲得感。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堅持以嚴的基調持續強化正風肅紀。
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增強狠抓落實本領,堅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
記者 / 潘純鳳
視頻制作 / 鄭溫儀
編輯 / 楊夢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