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id="aiiqm"></s>
  • 
    
    • <sup id="aiiqm"></sup>
    • <sup id="aiiqm"></sup>
       

      青未了|速寫人間煙火味|今日熱搜

      發布時間:2023-03-09 16:52:36  |  來源:齊魯晚報網  

      文/劉玉濤

      有一段時間,早晨5點準時起床去黃縣林苑晨練,然后習慣來南市街小早市閑逛,感受一下市井生活。以畫家的思維方式,用速寫記錄下小早市的繁忙景象,是一種畫速寫的樂趣。你會看到畫面上的小早市,長長的街道從街頭擺到巷尾,手里拎著大包小包萬頭攢動的市民與忙于生計比肩接踵的小商販交相輝映,如一組組憾動的青銅雕像,充滿五味雜陳的人生。

      上世紀90年代初,我結婚安家于丁氏家族遺存的宅第“崇儉堂”,享受8年“大家族”的生活。為了兒子上學,依然不舍的從老宅“崇儉堂”搬到怡園小區居住。那時南市街小早市就存在,一條普通的街巷,人們經營成小早市,從何時起源已無從考證。他們和未曾留名的小人物一樣,無意開創了一段潤澤生活的繁華。后來隨著人們生活的需要,南市街小早市不斷擴大,并延續至東西南北幾條街巷,成為一站式小早市的集散地,大多數市民情有獨鐘從四面八方奔向這個生活起點的地方。


      (相關資料圖)

      1

      小早市包羅人間萬象,幾乎涵蓋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鮮蔬菜、水果干果、糧油米面、海鮮產品、豬牛羊雞、鵝鴨禽蛋、生熟肉類、豆類制品、調味雜品、中醫草藥、茶葉薈萃、地方小吃、服裝鞋帽、日用百貨、手工藝品等等,吃的、用的、穿的、喝的、玩的樣樣俱全,小早市大世界,一圈逛下來,不管你想要什么東西,都能在這里買上稱心如意的生活日用品。

      一條南北街,兩邊老舊小區居民樓,窄街小巷,進進出出的車輛鳴笛駛行。來來往往的人群,挑選著各自需要的東西。有一位賣粽子的中年婦女閑聊時對我說,她每天早晨4:30起床,大約包500個棕子,煮出來就快6點了,小早市賣一陣還要下鄉去趕集,一年能掙個5~6萬,雖然辛苦,但感覺挺知足,大姐還告訴我,她有一個女兒上大學,再有兩年女兒就畢業,也不需要錢了,新農村建設還分了樓,該享享清福了。

      匠人告訴我,賣柳條編筐在黃縣已不多見,編筐匠人少之又少,一般都接近70多歲。現在幾乎沒有傳承人,兒孫都不愿意學,感覺掙不了大錢,這門手藝到我這一代就“壽終正寢”了。我們應該珍惜鄉村手藝人,對民間文化遺產進行搶救性保護。

      一個蔬菜攤位,有一位60多歲的菜農,賣自產自銷的蔥姜,為討生活的艱辛,頭發過早謝頂了,菜農胸前的人造革皮包鼓鼓的盛著滿是零錢。菜農告訴我:今年大姜的價格挺好,自己種3畝多地的大姜收成不錯。國慶節兒子兒媳領著孫子回來,勸我和他媽不要太勞累,“哈哈”,我感覺干點活是一種鍛煉。每天早晨來小早市賣完菜,吃碗拉面,就回家和老哥們,下下棋唱唱京劇,樂呵樂呵。人這輩子,要有一個平常心,錢多錢少無所謂,關鍵是知足常樂,這就是咱們老百姓的生活樂趣。

      一位年輕婦女,在賣自家地里的蘿卜和蔬菜,順便還賣幸運竹,年輕婦女不緊不慢地說:現在農村變社區,享受著城市人的生活,農村不再是解決溫飽問題,已經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普通家庭存款10萬8萬不再是神話,現在都住樓,擺上幾盆花,像幸運竹一樣,農民不光幸運,還趕上了村強民富的好時候,老百姓心里簡直是樂開了花呀!

      晨曦未露,忙于奔波生活的小商販,已經起床從四面八方涌來小早市,與市民完成交易往來。放眼望去,小商販攤位聳立的各種各樣五彩繽紛太陽傘既像是油畫調色板,又像是懸掛著一幅幅西班牙印象派畫家巴勃羅·畢加索的油畫風景,那樣心向往之招惹人們的視線。忽然看見一個攤位前紅彤彤的南瓜,熱情似火好像在向人們致意,一抹橙紅色給忙碌的人們帶來愉悅的心情。

      2

      小早市前街,只見兩邊的蔬菜攤,綠油油的青菜,白里透青的蘿卜,水靈靈的芹菜,紅彤彤的西紅柿,綠皮帶刺的黃瓜。首先映入眼簾是庵夼村的杏子,有的綠里發青,有的青里帶白,有的白里泛黃,有的黃里滲紅,也有的半黃半紅的麥黃杏子。慢悠悠再往前走,看見各個攤位,有櫻桃、油桃、扁桃,還有西瓜……讓人們看得眼花繚亂。“現摘的水果,無農藥,有機肥,快來買呀。”“蘆頭玉米又大又甜啊。”“辛店肴”“橫埠豆腐”“二里面包”“老趙燒雞”……吆喝聲,此起彼伏,一聲高過一聲,猶如一臺開演的大戲,唱響了龍口民生“菜籃子”的主旋律。

      “正宗七甲水蜜桃啦……”,短號般有韻律的叫賣聲穿透小早市晨霧。有力的旋律長驅直入每個路人的心里。我循聲回頭看,一個年輕秀氣戴眼鏡的姑娘和一位穿著樸素的老大姐在賣水蜜桃。妻子說,這個時候的水蜜桃最好吃,說完,她開始加入到購買水蜜桃的人群中。“正宗七甲水蜜桃,10塊錢4斤!”“真的便宜啦!”妻子自言自語,立刻蹲下身去挑水蜜桃,嘴里還不間斷的發出贊許聲,“這水蜜桃成色真好,應該味道不錯!”旁邊賣水蜜桃的老大姐急忙用沙啞的聲音說:“俺是七甲李家溝村,旱晨天不亮上山摘水蜜桃,裝好籠子包裝好,沒顧上吃早飯,就趕緊開著三輪車直奔小早市,只求賣個好價錢。”老大姐抬頭望向我說:“這是俺姑娘,在城里上班,她爸去建筑工地干活,不好請假,沒有時間來幫我賣。”年輕姑娘站起來靦腆地告訴我:“大叔,我心痛俺媽,平時在家和俺姑姑還要輪班侍候80多歲的爺爺奶奶,下午還要去接我侄子放學,一年到頭,舍不得吃穿,舍不得花錢,一分錢能掰開兩半花,一件衣服能穿上好幾年,過日子“摳”得要命。”潸然淚下地又接著說:“今天我休班,一大早就跑過來幫著俺媽賣一陣子,俺媽不會使用“微信”收款,賣水蜜桃收款盡是零錢“老鼻子”費事了。我家里還有一個4歲的小女孩,婆婆得了腦血栓不能幫看孩子,俺對象做好早飯,再看一會孩子,眼看到上班時間了,我急得要命,等一會還要去送孩子上幼兒園。”

      妻子挑好水蜜桃付完錢,老大姐趁著沒多少人買水蜜桃的空隙,快速用粗糙滿是繭子的手,從帆布袋里拿出半個火燒啃起來。我看見老大姐手里拿著的火燒,有一些模糊的黑霉點和風干的裂紋,感覺硬的像塊石頭,一口咬下去能掉渣渣,這樣的火燒哪能吞咽下去呢?她姑娘看后流淚了,趕緊跑到不遠處的拉面館買上一碗“大鹵面”端過來,她媽媽又心疼地說:“你干什么又花這5塊錢,我啃這火燒就挺好……”說完趕快又招呼來買水蜜桃的市民。“俺媽在我侄子身上什么都舍得,就是不舍得在自己身上花一分錢,她省吃儉用了大半輩子。去年過生日,我給俺媽買了一套衣服,一直不舍得穿,壓在衣柜里……”姑娘如此說道。她有些無奈和心酸,匆忙看一下手表,顧不上和她媽打過招呼,就急三火四跨上電動車,消失在小早市的擁擠人群中。

      遠遠的地方,有一個老農在向我招手,等我回過神來,才認出是當年在我家裝修工人的父親,他家是東南部山區一個小山村,有自己的果園,除蘋果外自產桃子和富有柿子,地里還種地瓜和大蔥。老農挺高興地對我說,今年雖然干旱點,但是收成還不錯,我們山區一般是靠天吃飯,現在國家和政府對咱農民扶持不少,也有許多惠民政策和保障。老農又盛情邀請我去他家的山上采風,瞧瞧這幾年山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大變化,看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滿山遍野的風景。

      生活的不容易,沒有壓跨任何人。這時早晨的太陽漸漸變得熱烈起來,小早市的人也越來越多。我和妻子,與早起的人們,共同經歷了小早市的繁忙。

      3

      我和妻子沒走幾步,就看見一塊小黑板上寫著“本地北馬大蒜三瓣四瓣”粉筆字,看起來非常“官版正字”,小黑板旁邊坐著一個70多歲穿藍中山服、灰褲子、黑皮鞋、戴帽子的大哥,他的臉上有明顯的白胡茬,皮膚黝黑,仿佛是經過歲月的滄桑;他的指尖微微的發黃,像是常年抽煙被煙熏過一樣,他的身體很硬朗,高大魁梧,還能看得出來當過兵的影子。大哥扯著大嗓門,自報家門,俺是北馬西劉家村人,名字叫張成山,扛過槍,打過仗,光榮在黨50年,你可以打電話到村委了解一下我的人品。我開玩笑說:“我們來買點大蒜,還用去村里摸底調查嗎?”“哈哈”引起周圍買大蒜人群的一陣大笑。不知不覺想起“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做生意的人可謂千人有千面,大哥侃大山“黃縣套子”式的交談,絕對是一個老黃縣人做生意的民間高手。

      話至深,情更濃。大哥告訴我,老黃縣人有句俗話:“人心是桿秤,全憑良心行,要想生意好,信譽是個寶。”黃縣人向來以質量取勝,講求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商業道德與信譽。所以跟敦厚質樸的黃縣人打交道,你不必擔心會有欺詐,有人描述老黃縣人是:憨厚寬容、樸實無華、真誠坦率、樸素爽直、善良寬厚。老黃縣人具有的這一些性格,用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實在”,這種民風現在依舊相沿成習。終究大哥骨子里始終秉承老黃縣人“仁義厚道,直樸單純,豪爽誠實”的經商之道,主張“商道即人道,人脈即財脈”的經商之法,運用“拙樸式商法”,一來贏得人緣,二來很得他人信任。尤其講究“和為貴”“和氣生財”的經商理念,這就是現在許多商人無法比擬的老黃縣生意經。

      我用非常敬重欽佩的口吻夸獎大哥的粉筆字寫得好。大哥自豪得趕緊接過話茬說:“看你像文化人,很有藝術家氣質,是畫畫還是書法?”我回答:“嗯,算是您說對了。” 大哥聽后很興奮甭提有多高興,似乎顧不上賣大蒜了。

      大哥夸夸其談介紹,俺家種的有機大蒜,有防感冒、抗衰老、抗癌等許多“神奇之處”。大蒜有紫皮種、白皮種,但我們北馬西劉家最多的是白皮種。白皮種的表面凹凸不平,上面有一根白色的柱子,像一根空心的竹子。看起來白白的蒜皮,從外型上看像串串燈籠,也像一個個小籠包。你如果不費點力氣,休想輕松剝下那三層皮。剝開外面的三層皮,你會看見大蒜瓣緊緊依偎在一起,那戮力同心的精神,讓人們明白一個道理:任何時候都要團結友愛,這才是取勝的根本。每個蒜頭有12個大蒜瓣,像朵朵微微盛開的潔白花朵,呈現在我的眼前。

      我彎腰剝下一個蒜瓣,把外皮剝了下來,一陣辛辣味撲鼻而來。我剝下的蒜皮,像一朵盛開的牽牛花朵,里面的蒜瓣,一個個緊緊擁抱在一起。妻子忙問大蒜的價格,讓大哥把大蒜捆綁起來過秤,他又開始接著說:“我年輕時是村里的會計,從小因喜歡硬筆書法,練就了一手好字,村里的“紅白”事都請我去幫忙,紅事寫請柬,寫對聯,白事寫挽聯,寫靈柩抬頭封,也算是村里能寫會畫的功德人物。現在小孫子的字寫得不如我好,倒是學習挺好,在南山雙語學校的級部排前30名,將來考個“985”“211”這樣好大學肯定沒問題。”妻子向大哥說:“您快別嘮嗑了,都耽誤賣大蒜啦!”“不怕,能遇到文化人,我感覺好高興。等趕完小早市,就去吃點飯,回家告訴老伴,今天遇見文化名人了……”,說完開心的笑了。

      我極目看著小早市太多像父輩一樣年紀的老人,仍在為生活奔波操勞,也許是不想給兒女添麻煩,也許是趁自己還能勞作,給兒女積攢點錢好貼補家用,這就是千千萬萬個家庭的縮影和生存現象。現在,我看著好多人能陪著父母親逛小早市,叫一聲爹媽,對于我來說,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現在已成為我今生的一種奢望。妻子看我走了神,杵楞在那里,趕忙拽了我一把說:“哎,別耽誤上班,趕快回家吧。”我迅速轉過身和大哥揮手告別,拉著裝滿采購的各種蔬菜、水果、肉蛋的簡易小車,滿載著生活的酸甜苦辣,昂然走在回家的路上……

      4

      記得兒時,父母親領著去趕集,春天總是買最好吃的芝麻大糖給我吃;夏天總是買最好吃的甜瓜給我吃;秋天總是買最好吃的柿子給我吃;冬天總是買最好吃的糖葫蘆給我吃。匆匆拿到手的那一刻,總是先給父母親品嘗,他們總是說,不喜歡吃這些……父母親離世后,兄弟姐妹帶著去“燒七”的祭品,全是父母親生前說不愿吃卻不舍得吃的東西。如今父母親不在了,家鄉已成匆匆過客,感覺有妻子在的地方就是家。

      初春季節,妻子知道我喜歡吃苦苦菜,卻并不知道如何挑選苦苦菜。妻子告訴我,好的苦苦菜總是較苦的,但卻是在最苦的時候回轉出一種清涼的甘味。人生也一樣,只有體會到生活的苦楚,才能品味出幸福的甘甜。我拿著妻子從小早市買回來的苦苦菜,沖洗干凈,沾上豆瓣醬,細細的品味,咀嚼后才真正嘗出上好的苦苦菜,原來是在最苦的時候有一股淡淡的香氣,從濃濃的苦中穿透出來。正如上好的茶,上好的酒,在舌尖上的那種持久的芳香。

      生活中,有一句俗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可見,只有吃得生活的苦,方能享受到美好幸福的人生。不管做人上人,或是做平凡人;不管透過靈命雙修,或是燈紅酒綠;不管走過權勢名利,或是潦落暗淡;不管穿過文史哲學,或是酒色財氣。

      人生本質的苦不會改變。苦苦菜,不論放在窮人的飯桌,與咸菜豆腐酸菜共枕,還是走進富豪的餐宴,與魚翅同席,都是一樣的苦。嘗過這種苦的味道,才能體會到生活的甜,越能嘗到苦的滋味,越能更深刻的理解生活的含義。

      5

      入伏那天,妻子說吃水餃,就去小早市割肉,我沒事和妻子一起隨著人群走進小早市。人們在攤位上可以任意挑選自己喜歡的鮮嫩蔬菜、海鮮、魚肉、水果、食雜品。小早市的人們越來越多,狹窄的小街道擠得水泄不通。突然從南邊水果攤位傳來叫賣聲:“甘蔗、藍梅、香蕉、菠蘿、火龍果、長把梨,又鮮又甜了。”“大白菜、水蘿卜、好菠菜,吃了環保還健康,都快來買,便宜啦!” 看那邊小百貨、食雜品的小攤一個挨一個,長長的街道兩旁,從東到西都圍滿了人群,宛如一條蜿蜒的長龍。

      妻子奔向丁字路口熟悉的一處小夫妻肉攤,鐵管肉架上用鐵鉤子掛著一字排開紅里溫潤白如截肪般的好多塊豬肉,細分有臂尖肉、里脊肉、五花肉、前排肉、彈子肉、蹄膀肉、血脖肉……還有排骨、肋骨、脊骨、豬蹄等。只要你看好哪塊肉,不管是肥膘還是里脊,不管割多少豬肉,“吱”一聲告訴小夫妻,他倆準確率高的幾乎不再用“添秤”。好多人圍著來割肉,小夫妻不笑不說話,迎來送往,有禮有節,態度熱情大方。陽光下,丈夫板寸頭,濃眉大眼,長得“精瘦”苗條大個,他媳婦短發,柳葉眉、丹鳳眼,長得“富態”環肥燕瘦,一笑有兩個好看的酒窩。小夫妻的相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落差。他倆配合默契做著肉攤生意,有一種很知足的滿滿的幸福感。妻子割了15元的“五花肉”絞餡,又稱了一塊豬排骨,讓其丈夫把肋骨剔除單獨剁小塊留著包包子,眨眼功夫,剁好的排骨分別裝袋。我又和妻子前行去海鮮攤位。

      走近攤位,一股腥味撲鼻而來,老板、老板娘是一對中年矮個夫妻,聽口音不像是當地人,也是妻子常光顧的。每年休漁期海鮮較少,妻子挑選了一些海螺、海蝦、黃蛤等海鮮。戴大圍裙穿長雨靴的老板娘,麻利地把這幾樣海鮮里的海水用網筐淋干凈,俯身放到電子秤上稱重后,倒進塑料袋里,老板娘微笑著雙手遞給我說:“不好意思,今早晨人多,讓你倆久等了。”我說:“沒事,疫情期間,生意興隆是一件大好事。”妻子經常來買海螺,她聽說海螺肉有降“三高”的功效,去小早市就買點海螺。詮釋了“少年夫妻,老來是伴”這句古語的愛情經典故事。

      三年前兒子兒媳結婚,恰逢我和妻子30年的珍珠婚。我在兒子結婚典禮致辭中,對妻子的感言寫道:“一代好媳婦,十輩好兒孫。感恩遇見,感謝有您,再過五天,就是我與妻子結婚30周年紀念日。感謝妻子30年如一日風里來雨里去為家庭的付出和對兒子的教育培養,使兒子青年才俊榮耀成為第七屆龍口市“助人為樂”道德模范。從此,讓兒媳擁有了一個相依相守的愛情港灣。”因此,我的日子因妻子而璀璨;我的心里因妻子而遼闊;我的感情因妻子而充實;我的生命因妻子而美滿。我的一切都是因妻子的存在而感到溫馨!

      6

      妻子有時會買些豆腐,做豆腐燉白菜或小蔥燉豆腐,一來二往,認識了橫埠村賣豆腐攤位的女人,說是攤位,其實只是一輛電動三輪車,三輪車后座橫板上放著一包豆腐,一盒“黑粉”,還有一些用粗布包好的千層豆腐皮。有人來買豆腐時,她切豆腐棱角分明,斤兩不差,稱“一刀切”毫不為過。她賣的豆腐純如璞玉,色似瑪瑙,味潤舌蕾,香飄十里。她賣豆腐時笑臉迎客,和善待人,不拘小利,貨真價實。記得有一次妻子買完豆腐和“黑粉”付款時,一次抹零7毛錢。她真誠地說:“錢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去帶去。這么多年一直光顧生意,應該感謝的是你們哈。”

      我仔細打量一眼,她是一個50多歲身材苗條的農村女人,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年輕一些,說話快言快語,一頭花白的頭發,因汗水兩鬢濕濕的貼在臉上,看起來有些疲憊,但兩眼卻非常有神采,歲月的風霜在臉上有雕刻過的痕跡,仍掩飾不住她曾經的美麗。身上紫紅色風衣,已經洗的有些泛白卻很整潔,褲子也是那種不太時尚的款式,腳上的黑布鞋倒是很吸引人們的視線,純手工做的千層底,鞋面上繡著紅色的鏤空牡丹花,淡雅別致,仿若這樣一個由深山而來不沾城市紅塵的她,有一種“豆腐西施”女人的氣質風釆。

      有一天晚飯后,我和妻子去黃縣林苑散完步,穿過港城大道步行斑馬線,來到對面文化廣場跳交誼舞的小廣場。妻子一眼便看見舞池內,有“豆腐西施”女人在盡情地跳著《長路慢慢陪你走》中四步舞曲,開始的動作,像是俯身,又像是仰望;像是來、又像是往。既是那樣的雍容不迫,又是那么不已的惆悵,實在難用語言來形容。她身穿一件紫色白碎花連衣裙,高跟白皮鞋,畫了口紅,化著淡妝,盤起發型,我定睛一看,著實吃驚不小。這白天和晚上判若兩人,白天是農村人,夜晚是城市人,簡直是不一樣的人生。舞曲終了,她緩緩走出舞池,抹了一把臉上的汗水,和妻子打招呼。妻子說:“你的交誼舞跳得很有韻味,簡直就是國標范。”我接著問:“你老公讓來跳交誼舞嗎?”她泯嘴笑著回答:“老公非常支持我,白天從小早市開始,趕集賣好幾包的豆腐,晚上來跳交誼舞,放松一下緊張疲憊的心情,還可以強身健體,一舉兩得呀。”我接著又說:“沒想到你的舞跳得那么好,我都認不出你來了。”“哎呀,我從年輕時就喜歡跳交誼舞,那時候孩子小沒有過多時間來跳舞,自從橫埠村搬遷了,農村人和城市人沒有什么區別,城市書屋讓你愛好更加廣泛。我感覺現在生活有了奔頭,我們真的要好好享受每一天的快樂生活。”她如此興奮的說道。這么多年,我才真正了解“豆腐西施”女人的內心世界。音樂再次響起來,接著又一曲《走進新時代》開始了,舞池內許多舞者身穿五顏六色的時裝翩翩起舞,看著燈光下“豆腐西施”女人優美迷人的舞姿,唯愿她擁抱著多姿多彩的生活,華麗轉身去追求幸福浪漫美好的探戈人生。

      有人說,您知道“豆腐西施”女人的芳名嗎?我回答: “不知道……”有人還問:“您怎么知道橫埠村豆腐那么好吃?”我說:“村中水質真的好!”幾年前濰煙鐵路征遷時,我去過橫埠村考古調查,村委李副書記接待了我們一行人,喝過村里的礦泉水,甜甜的味道,至今難以忘懷。據《龍口市村莊志》記載: 橫埠村賣豆腐歷史之悠久,及以此營生者之多。今天的橫埠村,因修建濰煙鐵路龍口市站整體搬遷,但“橫埠豆腐”卻永遠留在人們的舌尖上。

      7

      那年冬天,天剛朦朦亮,昏暗搖曳的路燈下,小區早市多了賣豆腐腦的攤位,一位年輕少婦忙碌著從大缸往外舀豆腐腦,生意非常的興隆。細看年輕少婦,個子不高,大眼睛,說話帶有河南話的鄉音。

      賣豆腐腦的女人叫李利,至今在此賣了20多年,與小區大多數人混熟了,不笑不說話的李利告訴我,她22歲結婚生子,25歲那年孩子稍大一點,從河南老家與丈夫拋家別子來到了龍口,先去西城做點小生意,偶然聽當地人支招,說東城賣豆腐腦生意挺火,一早晨薄利多銷能賣上200多碗,于是,李利和丈夫做起了豆腐腦的生意。這些年,從當初的腳蹬三輪車到如今的電動三輪車;從當初的年輕少婦到如今的知天命之年;從當初的兒子蹣跚學步到如今金榜題名。李利與丈夫用風雨人生換來一家人的幸福。

      從小很喜歡喝豆腐腦,一直都很迷戀它細膩純白的樣子和滋潤爽滑的口感,當然還有那綿厚醇美的香味。李利豆腐腦攤位三輪車上橫放著一塊木板,上面放著醬油、香菜末、香椿末、咸菜末、韭菜末、水調蒜泥、辣椒油等這些小菜,混放在一起的吃法很多樣,若吃咸味的,加入一點切得碎碎的咸菜末,撒幾粒蔥花,再倒幾滴麻油,若喜歡辣味,便來一點辣椒油。李利賣豆腐腦時,舀豆腐腦還有講究,用銅平勺舀在碗內,碗中間豆腐腦要像小饅頭似的凸出,一般早晨人們都情不自禁的喜歡喝上一碗熱騰騰滑嫩嫩的豆腐腦。

      我買回家豆腐腦,用小勺輕輕攪拌,把這些小菜均勻地混合在一起,再舀起一勺送入嘴里,連同滿口鼻的香味一同滑入腹中,一股清香在舌尖蔓延,芳香四溢。豆腐腦入口即化,在口中滑動著,那種口感,讓人難以忘懷。雖然豆腐腦早已滑進了喉嚨,但那股清香仍縈繞在唇間,久久不散。還有一種吃法便是原味的。這就更簡單了,只是將豆腐腦舀出來,不加任何佐料,一眼看去,純凈無瑕,如同凝脂般的肌膚,一見便頓生食欲。再灑上一點白砂糖,拌勻之后,待白砂糖全部化了再入口。此時,是完全別于咸味的另一番感受,豆腐腦的原汁原味一齊散發出來,逼迫加快節奏,非一鼓作氣完成不可。很長時間都沉醉在甜味豆腐腦中不能自拔,享受那份潤滑。后來也接受了咸味,甚至于辣味,在那樣的暢快淋漓中,揮灑著英雄般的豪氣,于是,豆腐腦在我的飲食生活中得以完整。

      面對那甜味豆腐腦,容易讓人聯想到江南淑女,溫婉多情,娉娉婷婷,無一絲雜質,正是美艷如花嬌似水,品嘗時必是一種近乎朝圣般的寧靜與矜持;而那咸味豆腐腦卻如同高大粗獷的山東大漢,叱咤風云間,直殺得昏天地暗,滿身熱汗飛揚。這二種味道,一種情趣,二種人生。我對豆腐腦情有獨鐘,不僅源于少年時父親領著去喝豆腐腦的味道,更是源于對過往歲月的一種感念。

      年后的一個早晨,我又去賣豆腐腦,李利見人就笑著慢條斯理告訴大家,她年前回老家給大兒子辦置結婚,停了兩個月的豆腐腦生意,對不住大伙了。接著用清脆的嗓音說:“小兒子明年大學也畢業,我們家越來越幸福啦……”李利臉上蕩漾著燦爛的微笑,20多年來,她苦中帶甜的用一勺勺豆腐腦,供養著兩個大學生,仿佛奏響一曲豆腐腦之歌,久久回蕩于霞光萬丈的天空中。

      8

      一間房,一個灶,一鍋油,撐起了一個家。小早市東西街上,有一家“秦阿姨面魚”,是30多年的信譽老店。油煙裊裊,人頭攢動,“秦阿姨面魚”早餐門口,也是一派繁忙的景象。賣早點的秦阿姨憨厚地微笑,早已把來往的人心烘熱。一位大叔在向秦阿姨喊:“給我來個面魚,二袋豆漿,三個棕子。”還有的人等不及,自己拿了面魚,順便把零錢丟到長條桌上,或者“掃碼”付款說一聲:“給錢了”就匆匆離開了,更多的顧客自覺地排著隊,老主顧們閑聊著家長里短,彼此消磨著等待時光。

      秦阿姨個子不高,聲音挺大,常年穿一件白色工作服,戴一頂白色棒球帽子,配戴口罩,白色碎花套袖,豆綠色圍裙,是“龍金花”花生油廠家贈送的,與白色工作服形成了很大的反差,綠顏色讓人們有一種舒適的感覺。秦阿姨有些話嘮,熱情大方,樂于助人,鄰近攤位有忙不過來的,她有空就會趕快跑過去幫一陣忙,從來不計較個人是否吃虧的事。

      秦阿姨調好面,一個人忙活,從不雇人干活,以免費用太高掙不到錢。炸面魚的過程并不復雜,但是從和面發面到油溫火候,每一步都需要多年的經驗掌控,因此顯得格外有儀式感。首先用老面引子發好面,放入不銹鋼盆和成面團開始“醒”面,要比做饅頭的發面略軟一點炸出來才松軟好吃。炸面魚按老式做法和面的時候,需要里外蓋上好多層,放在溫暖的灶臺上,或稍微有點熱度的大鍋內,炸面魚的面一定要發好,發好的面有許多的蜂窩,炸出來的面魚,百吃不厭口口生香。

      揪一塊面團,放在不銹鋼面板上,用手沾點花生油,接著揉成長圓條型,切成一條條炸成的是油條,拍成薄薄的與手掌厚度差不多,寬如手掌的橢圓型面片,從中間劃上兩刀,兩手輕輕提起,稍微的抻一下,放在油鍋里,兩面翻炸到金黃色。炸面魚的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外面容易焦糊里面還不熟,火小炸的外面太硬影響口感不好吃。灶臺不太高,秦阿姨一人往油鍋內放,一人從油鍋里翻撈面魚,她從不手忙腳亂,這過程秦阿姨極少說話,但眼疾手快。面魚、油條快炸熟時,油鍋內,一根根翻滾的油條,一條條漂浮的面魚,就像“小黃花魚”“大片口魚”在水中游動一樣,堪比一道海的風景線。看著剛炸好的面魚,外面焦黃色脆脆的,里面象牙白軟軟的,真有一口吞下去的欲望。

      我喜歡吃秦阿姨炸的面魚和油條,是因為她用面引子發酵,沒有“死面”,炸出的面魚油而不膩,吃起來口感特別好,這種老式做法,如母親炸面魚的方法一樣,有著母親的味道。炸面魚是過去逢年過節的時候,才能夠吃上為數不多的一種美食,外表酥脆、內部綿軟,這是炸面魚的一大特點。現在,雖然人們能夠天天吃上炸面魚,但是對于炸面魚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情結。

      一城一市一滋味,見食見人見生活。周末早晨,我和妻子又來到小早市轉轉看看。中秋時節,小早市人來人往。疫情期間,忙碌的人們,沒有太多的喧鬧,攤位上的人們重復著每一天的生活,小早市上沒有了過去的討價還價的吆喝聲,人們想買什么就直奔攤位前買完了就走人,小早市充滿一片祥和的氣象。

      清晨第一縷陽光升起,溫暖普照著每一個人歲月靜好的心扉。平凡小早市,多多大見聞,折射出生活百科全書的萬花筒。春夏秋冬,酷暑寒來,人生變化的是季節,不變的是生活日常。一幅幅南市街的速寫里染上了永恒的主題,記錄著每天早晨,我去陪著妻子盡情享受小早市繁華的人間煙火味。

      山東省散文學會龍口創作之家郵箱:sswxhlkczzj@126.com 壹點號龍口文學郵箱:1433050159@qq.com

      壹點號龍口文學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關鍵詞: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

      国内精品一区视频在线播放,嫩草影视在线观看,天天久久狠狠伊人第一麻豆,波多野结衣视频免费看
    • <s id="aiiqm"></s>
    • 
      
      • <sup id="aiiqm"></sup>
      • <sup id="aiiqm"></su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浮力影院在线地址| 日本高清xxxxx| 精品brazzers欧美教师|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本子库全彩无遮挡无翼乌触手| 好男人官网资源在线观看| 午夜视频1000|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 91九色视频无限观看免费| 美女羞羞动画网站视频| 曰批免费视频播放30分钟直播 | 男人扒开女人下身添免费| 女人扒下裤让男人桶到爽| 伊人色综合九久久天天蜜桃| 99久久99视频|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站 | 日本波多野结衣电影|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 免费网站看av片| 中文字幕你懂的| 欧美成人免费香蕉| 日韩在线天堂免费观看| 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成a人不卡在线观看| 99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深夜放纵内射少妇| 小猪视频app下载版最新忘忧草b站| 国产一级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佐佐木明希|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蜜桃| 污网址在线观看|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中文 | 黄色成人免费网站| 日本护士在线视频xxxx免费 | 天天做天天做天天综合网|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kink系列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免费| 在线视频国产99| 免费A级毛片无码A| yy111111少妇影院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