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 航
【資料圖】
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清明剛過,陸九淵便帶著家里的幾個學生去金溪縣城游學去了。城里好多讀書人聽說陸九淵來了,紛紛求見,要拜他為師,并渴望聽他講課。在陸九淵住的地方,每天擠滿了幾十個人,他們沒有聽到陸九淵的講課就不走。聽了陸九淵的課以后,有的人警覺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甚至感覺到不能原諒自己;有的人非常興奮,決心要大干一番事業(yè)。很多比陸九淵年齡大的人也擠在人群中虛心聽講,大家都認為陸九淵的課講得很好。
陸九淵講的是《尚書·虞書》一章。
陸九淵說:“上古時,人們對官位甚至王位的態(tài)度與現在不同,當時的人一心為公,想到的是責任;現在的人充滿私心,想到的是利益。一次,舜帝問:‘誰能幫我管理山上和平原的草木鳥獸?’大家都說伯益這個人可以勝任。于是便決定由伯益擔任虞官。過了一段時間,伯益發(fā)現朱虎、熊羆在這方面比自己還強,于是便極力推薦他們接替自己,舜帝命令他們與伯益一起齊心協力做好工作……”
下課后,一個叫朱伯虎的讀書人敲門走進陸九淵的房間,向陸九淵深深地鞠躬,然后不好意思地說:“老師,能給我改個名字嗎?”
陸九淵看了看朱伯虎,問:“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叫朱伯虎。”朱伯虎應聲說。
“為什么要改名字呢?”陸九淵問。
朱伯虎說:“我小時候沒讀多少書,不知道叫‘伯虎’這個名字不妥。今天聽了老師您的課,才知道上古時期還有個好官叫‘虎’,而我的名字叫‘伯虎’,這不凌駕于他之上了嗎?因此我覺得再也不能這樣叫了,以后人家再叫我‘伯虎’,我會感覺背上好像背著一捆刺那樣難受。請老師一定要給我改個名字啊!”
陸九淵想了想說:“我看叫‘元瑜’,字‘忠甫’,你看行嗎?”
朱伯虎說:“老師您給取的名和字肯定很好,能請您解釋一下嗎?”
陸九淵說:“玉的光澤叫瑜,玉的斑點叫瑕。玉的光澤和斑點是自然生成的,改變不了。但人就不一樣了。人一出生本來就是一塊潔白無瑕的玉,因為不去思考,被不好的事物遮蔽了心靈,光澤變成了瑕疵。你今天覺醒了,瑕疵便消失,光澤隨之增強。所以我給你取名‘元瑜’,恢復到你本來的光輝。另外,在學習方面,不斷學習,瑕便會漸漸消失,光澤便隨之漸漸增強;不學習的話,光澤便會漸漸黯淡,瑕隨之漸漸增多。”
朱伯虎又問:“那字‘忠甫’又是什么意思呢?”
陸九淵說:“‘甫’是古代對男子的美稱。一個人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不是去掩飾這個不足,而是想到要立即改正,這就是‘忠’。”
幾天后,陸九淵回青田陸坊老家,朱元瑜和一伙讀書人跟著老師來到陸坊,槐堂書屋更加熱鬧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