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董明珠說,全世界的空調只有格力的不吹人。不知道這個“不吹人”是不對著人吹,還是空調可以無風制冷。
空調可能是國內最卷的家電產業之一,其它如彩電甚至冰箱都有技術更新或者大小更新的換機潮,唯獨空調比較難。空調的作用相對比較單一,而且有很強的季節性,不如冰箱、洗衣機、電視的使用頻率高。有的家里一臺空調就可以用十年甚至十多年,畢竟房子就那么大。
(相關資料圖)
于是,這個行業的“天花板”相對不高,全球過去5年空調銷售一直維持在1.7億臺左右,幾乎沒什么增長。于是,國內空調行業卷到相煎何太急,打得最厲害的就是格力和美的,還打殘了春蘭打跑了格蘭仕。
即便有近兩年的高溫天氣,但對空調的新增需求卻因為房地產市場的不景氣而兩相抵消。
空調和房地產市場的緊密度甚至超過其它家電,畢竟一個家庭大致只需要一臺洗衣機、一臺電視和一臺冰箱,但卻可能需要幾臺空調。因此,國內空調的高速發展期幾乎和房地產市場的高速發展期同步,最近幾年其年化增長率已經掉到個位數。
在國內空調市場中,格力一直是神一樣的存在,價格一直比其他競品貴一些,但質量與口碑很好。與此同時,美的緊隨其后,但美的的多元化戰略步伐比格力更大。2022年,格力空調的收入在格力集團的收入占比是71%,毛利率32%;美的空調的收入在美的集團的收入占比是44%,毛利率22%。但由于美的電器轉型其它消費電器的步伐更大,在與格力收獲了一樣的市盈率估值的時候,市值卻是格力的兩倍左右。兩個天天比拼的企業,誰能最終突圍?或者兩個只能相互依存?
可以說,格力靠空調一枝獨秀,但僅僅靠空調,格力能越走越快嗎?答案是很難。
格力電器2022年營收增速是0.26%,凈利潤增速是6.26%;今年一季度營收增速是0.44%,凈利潤增速是2.65%。這個業績增速相當真實地反應了空調行業的現狀,要知道格力還是龍頭企業,業績增速尚且如此。
從這個角度看,董明珠其實很難,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市場確實容量有限,空調行業確實難有跨越式技術更迭引發換機潮。格力的處境和很多國內行業的單項冠軍很像,行業“天花板”到了,該如何突圍?比如高端白酒,靠銷量和提價都難以滿足股東與管理層的發展要求,怎么辦?格力也嘗試過多元化,比如進軍新能源產業,格力金投投資的企業也不少,包括上市公司歐比特等等。但是,這些投資能不能和主業相輔相成,還是單純做大營收,或者僅僅是為了迎合時代?
到現在為止,格力、伊利、茅臺等都在嘗試,但都還未成功。這是個世界性難題,曾經輝煌的夏普、日立、LG、愛立信、諾基亞、柯達等等,都被折騰得死去活來,固守本行被認為保守,多元化被認為是快速找死,確實兩難。
(文章來源:金融投資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