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導語】二季度國內配合飼料玉米用量及其占比持續下降,主要原因是畜禽需求量季節性減少以及小麥(含芽麥)的替代影響。受高溫天氣影響,三季度畜禽飼料需求量降至季節性低位,以及小麥的持續替代,預計全國玉米價格整體走弱。9月下旬起利多因素重現,優質陳玉米或存在翹尾行情。
二季度配合飼料玉米用量持續減少
中國飼料工業協會監測數據顯示,二季度樣本企業配合飼料中玉米用量延續3月份的下降趨勢,由876萬噸降至838萬噸,降幅4.33%;季度總用量2567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7.47%。玉米是重要的能量飼料原料,其次是小麥、大麥、高粱、稻谷等,配合飼料的玉米用量主要受到玉米價格及其替代品價差的影響,其中小麥對玉米的替代作用最為明顯。從圖1中可看出,6-7月份多是年內配合飼料玉米用量的季節性低點,主要原因是下游畜禽需求處于淡季,以及新季小麥上市存在價格優勢,替代部分飼用玉米。(備注:配合飼料玉米用量=配合飼料產量×配合飼料中玉米用量占比)
小麥飼用替代作用較明顯
實際飼料生產過程中,小麥價格低于玉米價格150元/噸,現實即存在飼用小麥對玉米的替代行為。從圖2中可看出,2021年1-10月份,飼用小麥存在明顯的價格優勢,最大價差接近350元/噸,上半年配合飼料玉米用量占比最低降至31%。隨著玉米庫存消耗,大量低價小麥進入飼料企業,疊加6月份的價格優勢,玉米用量占比持續降低,5-10月份玉米用量占比從40.8%降至20.5%,累計下降20.3個百分點,玉米用量也出現明顯減少。2022年至2023年4月,小麥價格較高,兩者的價差始終維持在220-500元/噸,難以替代飼用玉米,配合飼料玉米用量占比始終處于30%以上,最高接近41%。進入2023年,小麥價格持續下跌,施壓玉米市場,同時部分飼料企業使用進口玉米或國內稻谷替代玉米,導致上半年玉米用量整體萎縮。4月份開始,小麥存在替代價格優勢,山東南部等飼料企業加大小麥采購力度,玉米用量減少。6月新季小麥上市后,由于河南、安徽、山東等主產區遭遇連續降雨,芽麥供應量明顯增加,且具有明顯價格優勢,飼料企業持續采購芽麥替代玉米,今年4-6月份配合飼料玉米用量占比由38.1%持續降至34.2%,降幅近4個百分點。
三季度飼用玉米需求難以整體回暖,9月下旬或利多玉米價格
通過樣本監測以及德爾菲法,綜合評估7月飼用玉米消費量降至850萬噸,較6月下降19.05%,符合歷史規律。隨著高溫天氣消退,且終端市場肉類消費旺季到來,8-9月份國內畜禽產能以及采食量均有增加預期,所以飼用玉米消費量將觸底回升,對玉米價格或有一定提振作用。
從供應量來看,8月份玉米庫存不斷消耗,且距離新季玉米大量上市供應仍有2個多月時間,所以國內玉米理論供應量將處于年內最低點;隨著8月底湖北春玉米開始上量,9月份玉米理論供應量或小幅增加。所以8-9月份玉米市場或呈現供需雙增的狀態,且需求增幅大于供應增幅,或利多玉米價格。但據調研了解,由于今年芽麥供應量達到2500萬-3000萬噸,部分飼料企業的芽麥庫存可使用到8月底或9月上旬,所以飼用玉米消費量增幅受限。加之春玉米上量,預計8-9月份玉米市場利空因素偏多,價格或整體偏弱運行。
綜上所述,由于替代品小麥價格持續下跌以及需求疲弱,二季度配合飼料玉米用量及其占比均持續降低。受高溫天氣影響,7-8月份畜禽采食量減少,且低價芽麥仍持續替代飼用玉米,以及8月初稻谷定向拍賣投放總量200萬噸,預計三季度配合飼料玉米用量或降至季節性低位。伴隨湖北春玉米上市,預計9月份玉米理論供應量觸底回升。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前提下,預計三季度玉米價格整體偏弱運行,9月中下旬天氣轉涼后,畜禽采食量緩慢恢復,且新季玉米仍未大量上市,預計優質陳玉米價格存在短時反彈可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