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起,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攜手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新聞網,由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組織開展“數愛無疆”數字公益故事征集展播活動,最終遴選出50個具有代表性的數字公益故事,“‘外賣小哥’變身‘助老專員’ 餓了么數字化平臺織密養老服務網”入選。
數字化升級 破解養老助餐體系“最后一米”
2023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以來,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靈活多樣的助餐方式,老年助餐服務覆蓋面和老年人就餐便利度不斷提升。但在實踐中,傳統的助老食堂痛點仍然存在,比如高齡、失能老人無法前往線下就餐,而依靠社區志愿者、社工送餐又具有不穩定性,節假日、惡劣天氣無法及時進行配送。
圍繞老年助餐服務的取、送餐特征,“助老e餐”老年餐專送服務進行了模式升級改造:系統指派相對穩定的騎手接單,保障老年人安全感和信任度;物流配送過程全數字化,系統規劃路線提升配送效率;與平臺日常早午訂單形成了“錯峰派單”,也更符合老年人用餐習慣,大大提升了送餐服務效率并降低單均成本。
除了以數字化助力配送服務之外,平臺還與上海市松江區新橋鎮、普陀區曹楊街道等試點食堂開展合作,打通線上、線下兩端資源對接,上線運營社區食堂助餐服務。由街鎮核定老人白名單,社區食堂提供餐飲服務,平臺提供數據和配送服務,同時專門開發老年人適用的“長輩模式”,還能給街鎮核定的白名單老人賬戶發放民政局的專項補貼。多策并舉,探索可持續發展的養老助餐運營模式。
目前,“助老e餐”項目正在從上海松江、普陀復制到北京西城、朝陽、浙江杭州、湖南長沙、江蘇南京、廣東中山等多地。該項目將持續通過數字能力,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享受數字經濟帶來的便利生活。
既是“外賣小哥”,也是“助老專員”
除了解決老年人居養用餐的痛點問題,“助老e餐”還將送餐變成探望與關懷,提升社區老人的安全感。
為了給老年人更好的送餐體驗和更多的安全感,平臺優先選擇黨員、退役軍人等優秀小哥組成“助老專送小哥隊”,確保有困難的老人在節假日及惡劣天氣下的配送餐服務。騎手在送餐的過程中還會記錄每位老人的基礎疾病、忌口和口味偏好,在配餐、送餐中做好叮囑工作,同時觀察老人的身體狀況,及時與社區保持溝通。
2024年9月,杭州西溪街道“助老專送小哥隊”的隊員王豪飛在給沈奶奶送養老餐時,敲門后沈奶奶沒有像往常一樣馬上回應。他立即聯系了社區,及時趕來的社區工作人員叫來開鎖師傅,打開房門將已經昏迷的沈奶奶送到醫院搶救。經診斷,沈奶奶是突發急性腦梗,經過初步急救,沈奶奶當天已恢復意識,轉危為安。“再晚點,就有生命危險了。”接診醫生說。
“助老e餐”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目前項目只開展了一年有余,但希望通過這樣的模式,將社區-公益-平臺共同打造成連接社會、深入家庭、觸達老人的服務網。讓這個服務網能夠成為社區治理、老年保障和風險抵御的有效補充,成為民生保障與抗風險體系中的一個有機組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