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琦編輯|江昱玢 陳曉平
昌敬造車有了新進展。
4月底,洛軻汽車宣布,完成約2億美元D輪融資。據悉,公司估值達到20億美元,之前其已獲得1億美元融資,由騰訊集團領投。
這家新車企之所以備受關注,因為“造車者”昌敬自帶流量。
這位1982年出生的湖南人,以20萬元起家創立石頭科技,6年時間收獲百億身價,且一手締造了A股第二高價股,僅次于茅臺,贏得了“掃地茅”稱號。
“石頭成長記”中,昌敬與小米雷軍結緣,二次創業,兩人站上了同一戰場,也由盟友成為對手。
低調造車
年輕富豪的造車計劃,細節仍然很有限。
2021年1月,他注冊成立ROX 洛軻智能,總部在上海,擔任董事長。據企查查,公司其經營范圍涉及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新能源技術研發等。
該項目十分低調,其官網上只能看到招聘信息。
官網披露,目前員工人數超過400人,預計2022年內成長至1800人,2023年將達到3000人規模。
“一群熱愛駕駛與戶外的生活家,”洛軻汽車官網如此定義自己的團隊。
據悉,昌敬是汽車發燒友,尤其鐘愛越野車,他也希望在增程越野車的細分市場打出爆款。其首款車即對標奔馳G系列越野車型,借助增程技術,單次續航突破1000公里,預計2023年上市。
目前為止,昌敬的造車團隊,公開披露的聯合合伙人為閆楓,他2021年加入擔任公司CEO。
閆楓橫跨互聯網和車企,在上汽集團體系內任職13年,2015年,參與創立斑馬智行,2017年加入威馬汽車,負責智能網聯軟硬件產品設計、研發和運營工作,帶領威馬實現L4級自動駕駛落地和威馬EX5量產交付,他于去年3月離開威馬。
ROX洛軻官網
其他人馬目前未知,但是,石頭科技兩位核心高管毛國華、吳震,在2021年11月末同時離任,兩人去向未知。
當前環境下,新的造車者,融到錢并不容易。
據悉,去年底,洛軻汽車已獲得1億美元融資,騰訊投資、紅杉資本等參與其中;加上新募的2億美元D輪融資,其在半年內已籌集3億美元。
這顯示出創始人的號召力。
伯樂雷軍
昌敬逆勢融資,應受益于第一次創業的口碑。
在微軟、騰訊和百度等大廠打工后,昌敬于2014年創業,他瞄準了家庭智能掃地機器人賽道,創立石頭科技。
2020年,公司成功上市,從首發271.12元/股最高漲至1494.99元/股,累計漲幅超4.5倍,巔峰期,市值超過900億人民幣,為其投資人帶來巨額回報。
其中,即有小米創始人雷軍。
他關聯的天津金米投資、順為資本分別參與天使輪和A輪融資,據披露,其投資成本大概在3062萬左右。
雷軍給予的不只是錢,還有代工訂單。
2016年,石頭科技營收只有1.83億元,后來搭上了小米順風車,為其提供掃地機器人貼牌;一年后,營收暴增至11.19億元,同比增長510.95%。
昌敬后來不滿于代工,推出“石頭”“小瓦”兩個自有品牌,前者定位中高端,后者瞄準低端市場,進行“去小米化”,到2021年,其自有品牌營收占比增至98.80%,小米系烙印已幾近消失,兩家更多是競爭關系。
但是,這沒有妨礙雷軍掙得盆滿缽滿。
根據招股書,他旗下兩家機構,共持有石頭科技18.53%股權,僅次于昌敬23.24%的持股比。
自上市解禁期至今,已成功套現22億元,他們現在仍持有超過15.74%的股權,價值超過60億人民幣。
按照3000多萬的成本計,雷軍及其基金,收獲了約270倍的回報,收益超過80個億。
2020年小米十周年紀念日,雷軍演講時特意提到了小他13歲的昌敬,言語中滿是欣賞之意——“一個剛剛從大公司出來創業的小伙子,只用了5年,就讓石頭科技成為了掃地機器人行業的領導者”。
只是,他未必會想到,2021年起,這個被他贊賞過的年輕人,幾乎在同一時間,與他一道躋身造車賽道。
兩線作戰
昌敬的主要身價,依然在石頭科技,其持股為23.2%,價值在90億人民幣左右。
二級市場上,石頭不再風光。截至5月16日收盤,公司市值為390億,距離高點時,剛好縮水600億元。
石頭科技已告別高增長。
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增長28.84%,達58.37億元,凈利潤為14.02億元,同比增速僅為2.41%,扣非凈利潤甚至負增長,增速為近五年新低。
凈利增速放緩,在于營銷和研發費用增加。
2021年,昌敬拿出一大筆錢擴大知名度,簽約肖戰為品牌代言人等一系列營銷動作,銷售費用大幅上升至9.38億元,增長67.74%,同時,花去研發費用4.41億,同比增長67.74%。
即便如此,他也只能在國內當老三。
據奧維云網數據,2021年國內掃地機器人線上市場,科沃斯占比38.66%,小米占比17.8%,石頭科技排在第三,占比為11.01%;線下渠道中,科沃斯一家獨大,市占率超八成。
國內不好做,昌敬從2017年起轉向海外市場,線上亞馬遜和線下經銷商模式兩條腿走路。
亞馬遜美國站數據顯示,2020年掃地機品類中,石頭科技GMV占比排名第二,僅次于美國本土企業iRobot。
2021年,石頭科技境外市場收入33.64億,同比增長80.05%,占總營收比重58%,已超過了國內市場的營收貢獻。
掃地機器人強敵領先,昌敬又殺入門檻更高的造車行業,等于兩線作戰。
一位有意投資洛軻汽車的資方人士披露,昌敬已不太參與石頭科技日常運營,大部分時間花在汽車產品上,且他也告訴投資人,造車將是他接下來的工作重心。
無論要穩住基本盤,還是要造車突破,對年已不惑的他,其實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