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吳容
編輯 | 牙韓翔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又一家食材供應鏈公司要沖擊上市。
據自媒體“IPO早知道”,江蘇鼎味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味泰”)于2022年10月26日和民生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擬A股掛牌上市。
天眼查APP顯示,鼎味泰于2009年成立,主營業務包括研制、生產、銷售海洋類食品及魚糜類制品,主打產品是以阿拉斯加狹鱈魚為主要原料的鱈魚制品,具體包括鱈魚松葉蟹味柳、鱈魚魚籽包、模擬蟹味棒等。
如果說作為一家海鮮原料供應商沒有什么故事可講,那么這家公司的有利身份,在于它為海底撈、呷哺呷哺、湊湊等大家熟悉的火鍋品牌供應食材,同時也是7-11、全家、羅森便利店以及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等商超便利店和休閑零食品牌的關東煮、即食食品供應商。
鼎味泰目前尚未遞交招股書,其規模和收益也暫未可知。
但根據鼎味泰不久前發布的信息,公司眼下正在引進生產線并擴產,預計全部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60000頓高端海洋速凍食品,年銷售額或突破20億元。而另據董事長譚國林在一個論壇上分享時的說法,其核心產品高端鱈魚類高蛋白制品,已經占到中國一半以上市場份額。
在沖擊資本市場前,今年7月,鼎味泰完成毅達資本領投、弘章資本跟投的近億元融資。
食品供應鏈公司持續被資本看好,與疫情后“供應鏈為王”的策略愈發成為生鮮零售、餐飲業的共識有關。
而從行業整體來看,中國食材供應鏈發展仍屬于初級階段,雖然有萬億市場規模,但格局高度分散,給入局者們提供了可供想象和挖掘的空間。
毅達資本項目負責人劉健認為,“后疫情時代消費者便利化的市場需求被不斷拉高,短時高效的半成品食材市場開始進入高速發力增長期。同時,高蛋白、低膽固醇的深海鱈魚制品作為健康食材代表,收到消費者追捧。”
為大型零售商超或知名餐飲連鎖供應,或也成為資本看好這類供應鏈公司的另一原因。
譬如為山姆、麥德龍、盒馬等提供包裝蔬菜、預制菜的優野蔬菜,以及為山姆供應“芝士牛肉卷”的利和味道都先后拿到了融資。
不僅如此,還有一眾為新式茶飲或咖啡連鎖供應原材料的公司,也啟動了上市計劃。比如擬在上交所上市的寶立食品,它為喜茶、星巴克等提供果醬、爆珠、晶球等配料,另一家擬上市的田野股份則是奈雪的茶、茶百道等品牌濃縮果汁供應商。
資本看好它們的邏輯很簡單,近年來跟隨消費升級、產品研發創新趨勢,這類供應鏈公司獲得了不錯的紅利。“對食品品類來說,供應鏈如果能在國內的山姆、沃爾瑪、華潤等超市做出一個爆品,往往能做到5-10個億,利潤也相對理想。”長期關注供應鏈融資的琢石資本合伙人王勇表示。
圖片來源:鼎味泰
“供應鏈為王”的策略使得包括鼎味泰等能夠快速崛起,但同時它也并無隱憂。
過于依仗餐飲客戶,當遭遇疫情反復,也許會為公司業績帶來風險。
譚國林透露,“前三年鼎味泰每年增幅在40~50%之間,今年也是歷史以來首次增幅只有10%,最大沖擊來源于餐飲客戶。”疫情之下,其最大客戶之一的海底撈難逃關店和虧損。據海底撈公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錄得凈虧損約人民幣38億元至人民幣45億元,巨虧以外還關停300家左右門店。
同時,依賴大客戶可能造成的問題,還可能在于公司產品難以獲得更高的議價空間,從而影響毛利率。
鼎味泰并非沒有做出業務調整。按照譚國林的說法,他們把另外一個面向B端的業務即休閑客戶的重要性提升,“因為疫情時人會比較焦慮,吃零食可以緩解,我們做好了餐飲即食化的準備(包括把即食產品推薦給良品鋪子),也是未來的一個方向。”同時,擴充產能也是為了能更多參與到零食化業務。只不過,餐飲即食化也需要考驗鼎味泰的市場洞察能力和創新研發能力,這是它在短時間內需要快速彌補的短板。
此外,目前在行業壁壘并不高的火鍋食材領域,競爭在加劇。
據天眼查APP顯示,僅2020年一年,就新增了近8000家火鍋食材相關企業,同比增幅在216%。同時,同質化問題依舊存在。魚糜制品也一樣,只要打開電商平臺,搜索關鍵詞“魚糜”等關鍵詞,仍然能看到各式包裝的相似產品出現。
為了形成競爭優勢,鼎味泰宣稱,每年都要從阿拉斯加采購3000噸左右的鱈魚。在鼎味泰看來,這樣的做法提高了競爭者的進入和競爭門檻,能形成自身的差異化特色。只不過,目前包括阿拉斯加海域全球天然捕撈的鱈魚供給正在不斷縮小。這也意味著鼎味泰采購阿拉斯加鱈魚的成本會高于同行采購淡水養殖出來的鱈魚成本。
一位在福建從事水產預制菜供應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目前的食材供應鏈賽道在資本追逐下,行業大量玩家涌入產能快速擴張,差異化的產品將成為行業致勝關鍵。未來這一行業的競爭方向除了在于加碼研發能力,也在于借助數字化系統搭建,以及建立綜合供應能力,以應對消費市場的快速變化。”
關鍵詞: 關東煮之王沖上市 但它的業務門檻太低對手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