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版知乎上,印度網友Enzo Jacob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CEO大多是印度人而不是中國人?
印度網友Arun Bora回答說:作為同事、面試官或從事服務工作的人,我遇到過很多中國人。他們傾向于證明自己是對的,而別人是錯的,即使他們是錯的。他們也沒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盡管他們知道自己有錯。
【資料圖】
這些都不是領導者的品質。領導者是一種傾向于激勵他人,并努力使他人發揮最大潛力的人。另一方面,中國人傾向于證明別人是錯的,貶低別人,降低別人的積極性,無緣無故地在別人身上發現錯誤,也缺乏勇氣。
馬來西亞網友TC Wu說:我想你問的是,為什么很多美國和歐洲大公司的CEO都是印度裔,而不是華裔。主要原因是很多中國人都是東亞和東南亞大公司的ceo。通常是我們長大的地方。
從個人偏好來說,我寧愿在我自己的國家馬來西亞建立一家公司,讓亞洲人/馬來西亞人受益,而不是在一家大公司工作,在那里我的貢獻可能對我的同胞和鄰居的福祉影響較小。
?
印度網友Vipul V表示:這可能是因為中國人在他們的祖國有更好的機會。大多數在美國的中國人都回到了自己的祖國,開始了新的事業。
印度人沒有這樣的機會。在印度創業風險很大。就業機會和成長也受到限制。他們只有一個選擇——在美國定居。這就是他們后來成為CEO的方式。
印度網友HimaBindu PS回答說:印度和中國是世界十大經濟體之一。中國經濟遠遠超過印度經濟。盡管經濟在增長,但中國人一直未能在硅谷或其他美國公司占據一席之地。
印度在美國科技公司的表現更好是因為他們的適應性。中國人不太精通英語,而大多數印度學生擅長英語,這使得他們在移居美國、英國或加拿大時更容易適應。
大多數印度人從工程師開始,然后通過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來管理產品。更好地了解公司的戰略和運營,這對那些希望從事高級管理職位的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印度網友Swarna Chimmana表示:中國人最關心的是在自己的國家提供就業,而不是在發達國家擔任CEO,這在遏制本國失業方面起不了多大作用。在印度,谷歌、微軟、可口可樂等大型跨國公司的CEO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有頂級的技術或商業管理背景,印度人有很好的英語水平,這讓他們很容易適應任何外國公司。中國人非常勤勞,有動力讓他們的國家進入最大經濟體的名單。他們更關注制造業而不是服務業,而在印度,人們很大程度上直接忽視了制造業。
我們看到,這一趨勢對那些更傾向于信息技術的高學歷階層產生了影響,并給了他們成為這些技術巨頭的首席執行官的機會。在全球市場上,中國的商品比服務占有很大的份額,這清楚地表明,中國的重點是制造業,而不是第三產業。中國幾乎在我們今天使用的每一種昂貴消費品上都有它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