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雖小,卻可成江流,卻可匯大海。人人給出一點愛,就可匯成大愛,遍撒人間。
【資料圖】
我還記得那一年的水滴籌。
到醫院掃樓,生怕錯過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家庭,為病患出謀劃策,想盡辦法幫人過審,甚至為了搶著幫人籌款大打出手。
彼時,他是我心中的偉岸者,是病患者心中的那一絲希望的曙光。
可是,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就連這樣子的它,也漸漸失去了初心,將慈善做成了生意。
前幾天水滴發表聲明表示,媒體爆料的水滴籌抽成高達70%,是第三方中介干的,不關它的事,但它真的有這般清白嗎?
2010年,水滴創始人沈鵬加入了還在創業的美團,成為美團十人幫唯二的銷售。
師從王興的沈鵬帶著他的地推鐵軍東征西討,為美團立下了汗馬功勞。這給沈鵬帶來的不僅僅是財富,也讓他明白了,得流量者,得天下。
2016年,沈鵬出師,殺入了還處于萌芽狀態的大病籌項目,輕而易舉就獲得了美團的支持,騰訊更是對他青睞有加。
水滴的7輪融資,騰訊一路相隨。也正是因為騰訊的寵愛,水滴籌這才頻頻闖入咱們的群聊朋友圈,輕松一傳,就是整個朋友圈的人,這效率可想而知。導流完成之后,水滴就漸漸顯露出了真面目。
2017年,水滴上線了水滴保,其正式開始了公司的主營業務保險。
這時候你發現了嗎?
沖破朋友圈的除了籌款信息,還有水滴寶的廣告。
一邊是活生生的例子,救命需要錢,一邊是大病保障的保險廣告,暗自提醒你提前買個保險,銷售轉化自然水到渠成。
一個做慈善的能有什么壞心思呢?
正因為這種認知,水滴保簽約人數飛速增長,截止20年底,消費者輕松突破了 1920 萬。
這些消費者主要是三四線城市的工薪階層,以及不熟悉保險業務的人。
水滴美其名曰服務下沉市場,實則就是在利用底層人民的焦慮來促成保險銷售。
激進的擴張模式讓水滴迅速壯大,但大家也逐漸發現了些端倪。
2019 年,水滴的負面新聞開始爆發,員工為了搶客戶大打出手,德云社用假病例眾籌,丑聞層出不窮,風口浪尖的沈鵬不得不放出狠話,再管不好,我就把水滴交給公益。
2020 年,水滴上線好藥付,通過與藥企、保險機構以及藥房合作,幫助患者省下買藥的錢。
當然,這并不是免費的的。
用戶每季度需要支付199元的會員費,保險企業需要支付平臺一定的服務費。
截止到21年12月,好藥付會員數突破30萬,藥品交易規模近25億元。僅一年,水滴的新興業務收入就從 2867 萬激增到了 1.32 億。
2021年,水滴正式向美國 SEC 遞交了招股說明書,大家這才發現,這家慈善機構一年的營收已經突破150億,估值已達百億美金。
面對輿論,沈鵬不得已的公開表示,水滴不是一家公益組織,而是一家商業公司。
自此,水滴披著慈善外衣做生意的真面目正式公之于眾。隨之而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曾自稱絕不收取任何服務費的水滴籌開始收了服務費,部分籌款中介寄生于水滴,而且抽成比例最高達70%。
也就是說,咱們捐出去的愛心錢、救命錢,有近一半進了這些籌款中介的口袋。
不得不說,這樣的慈善,真的是一場一本萬利的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