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系”資本大撤退,“掃地茅”跌落神壇。
(資料圖)
投資家網獲悉,號稱“持續探索改善人類生活的前沿科技”、科創板龍頭石頭科技近日遭遇了業績“暴雷”。根據其公布的2022 年中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29.2 億元,同比增長24.49% ,凈利潤6.17 億元,同比下滑5.4% 。這是石頭科技自2017 年以來首次負增長。
作為資本寵兒,石頭科技風光無限,是小米生態鏈最具代表性的案例,雷軍的掌中寶。2014 年,石頭科技在北京成立,半年后就拿到了VC/PE “頂流”高榕資本、啟明創投等機構的融資,推出的第一款產品“米家掃地機器人”,在京東、天貓一掃而空。
2020 年,頂著“掃地機器人第一股”的招牌,石頭科技在科創板上演了一場瘋狂。公司股價僅用1 年多時間就從271 元暴漲到1494 元,市值千億元。
不少分析師更喜歡拿他們與茅臺相比,由此獲得了“掃地茅”稱號。但瘋狂沒維持多久,自去年達到巔峰后,石頭科技遭資本“暴捶”,又用1 年多時間股價狂跌70% ,市值僅剩下可憐的293 億元,700 多億元灰飛煙滅。前途未卜時,“雷軍系”資本玩起了大撤退。
市值千億元的“掃地茅”為何會落得“掃地出門”的結局?
一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亦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掃地茅”石頭科技的故事在創投圈曾被視為經典,亦是雷軍小米生態鏈的標志性案例。
從創業到上市,石頭科技比電影《瘋狂的石頭》更瘋狂。
一切還要從多年以前說起。石頭科技創始人名叫昌敬,他沒有顯赫背景,卻路遇“貴人”從一個科技碼農干到了千億元市值龍頭掌門人,身價達到100億元的大富豪。
2010 年前后,心煩意亂的“打工仔”昌敬找了好幾份工作,微軟、騰訊、百度,頻繁換工作的原因在于,他想讓孩子讀個好的幼兒園??伤麉s發現,“薪資瓶頸”難以飛躍。
這是大多數人的煩惱,只不過在煩惱面前,昌敬想到了創業。2014 年,昌敬拉著同樣煩惱的幾個朋友在北京成立了石頭科技。由于經常在“大廠”混,昌敬和朋友們清楚,徒手創業是搞笑,石頭科技要想讓大家未來實現財務自由,一定要先拿到VC/PE的融資。
公司定位,他們想的很清楚,做一款國內競爭壓力較小的消費電子產品——掃地機器人。
至于一個科技碼農為什么做掃地機器人,就跟互聯網大佬賈躍亭為什么造車一樣,需要他們自行解讀。按著各方資料,昌敬是在一次巧合下與掃地機器人結下緣分。
2007 年,昌敬看到國外很多家庭都在用掃地機器人,一臺機器人的價格將近1 萬元,而國內做掃地機器人的公司寥寥無幾,昌敬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以后創業就做掃地機器人。
創業那年,昌敬拿著石頭科技的BP (商業計劃書)拜訪VC/PE ,投資人看他是從“大廠”出來的,陸續接待了他??僧斦f起掃地機器人,投資人搖了搖頭,認為很難在國內普及。
真正的機會來自雷軍。昌敬通過朋友得知,雷軍酷愛科技產品,找人托關系聯系上他。靠著一張嘴與BP ,連Demo (試樣產品)都沒有昌敬為互聯網大佬畫了一張藍圖。
其實并非雷軍“好忽悠”,他當時的想法就是要給小米打造一個生態鏈,讓家家戶戶用到“小米系”各類電子產品。比如智能電視、智能門鎖、電熱水壺、智能冰箱、觸屏音箱......
昌敬要做的事,正好是雷軍想做的。出于有共同目標,雷軍決定為“小弟”站臺。
有了大佬庇護的昌敬過上了不缺錢的生活。2015 年,石頭科技拿到VC/PE “頂流”高榕資本、啟明創投等機構數千萬美元融資,這筆錢讓昌敬和團隊非常興奮,拿到錢的他們,手中甚至還沒有成型的產品。昌敬發愁了,錢有了,產品測試問題一大堆。
“怎么跟大哥雷軍交差?”
二
“大哥”是小米生態鏈公司創始人對雷軍的尊稱。
作為小米生態鏈公司的石頭科技與昌敬對雷軍極為尊重。2016 年,雷軍要給米家(小米生態鏈)帶來一款震撼的產品,它將讓國內無數家庭主婦從繁忙的勞動中釋放。
這款產品即“米家掃地機器人”。石頭科技成了米家力推的主角。據說昌敬的壓力很大,他拿到融資的時候手中沒有像樣的產品,他也知道VC/PE 再給“大哥”面子。
他要對得起“大哥”栽培。2016 年初,昌敬帶著團隊搞起了“封閉式”研發,不把產品打磨成功誓不罷休。他試驗了幾個月最終搞出了成型的產品。然而,在量產過程中,他又遇到了問題,他不顧北京瓢潑大雨往返跑,最終趕在“米家掃地機器人”上線前,交工。
“米家掃地機器人”上線當天,引爆了國內年輕家庭,掃地機器人突然變成了一個風口。
借助小米造勢,石頭科技仿佛就是雷軍眼里那只“風口上的豬”。
“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边@是雷軍愛說的一句名言,廣為傳頌。
2017 年,給米家賺來名聲的昌敬意識到了一個問題,石頭科技的市場價值在哪?
他認為,石頭科技的前路,可以有米家的影子,也要有自己的身形。
雷軍不反感小米生態鏈有想法,沒有理想猶如咸魚,公司走長遠要有核心產品。
意識到自主品牌的重要性,昌敬帶領團隊陸續打造了“石頭智能掃地機器人”、“小瓦智能掃地機器人”等產品,雖然影子還會跑到身形前面,但昌敬的“自我完善”之路信心不減。
他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盡可能的去掉外界眼中的米家烙印。此點從他們后面發布的招股書中可見端倪。2016 年、2017 年、2018 年、2019 年、2020 年,小米在石頭科技銷售額中的貢獻占比逐年降低,分別是100% 、90.36% 、50.17% 、33.59% 、9.28% 。
“去小米化”是昌敬一直在做的事情,從另一層面說,這是要向資本市場證明,公司不是靠著雷軍的威名,有獨當一面的能力。當然,證明能力是為了后面的IPO ,財富變現。
2020 年,昌敬拉著創始團隊成員、投資人趕到上海,見證了科創板的敲鐘時刻。在一片歡呼雀躍中,實現了多年前科技碼農未來財務自由的夢想,躍升為一家上市公司的掌門人。
頂著“掃地機器人第一股”的招牌,石頭科技非常瘋狂,僅用1年多時間就從IPO 發行價271 元/ 股暴漲到1494 元/ 股,市值千億元。昌敬從此多了一個“百億富翁”的稱號。
三
“百億富翁”昌敬是科技碼農們的驕傲,做成了他們敢想不可為的事。
正如作者前文敘述,夢想歸夢想,野心歸野心,昌敬的目標是實現財務自由。
股價再猛是賬面回報,財務自由需要現金變現。于是,這家公司在上市滿一年后,開啟了減持之路。去年2月,剛剛解禁幾天的創始團隊成員就拋出了減持計劃。
減持本來不算什么新鮮事,辛苦把公司做上市,肯定要有所回報。有意思的是,他們的減持動作令人生疑,每隔幾個月就來一波減持, 此般操作怎能不讓機構、股民擔憂呢?
VC/PE減持合情合理,創始團隊成員頻繁減持“有違常理”,公司到底做不做了?
這個結果只能換來各路“神仙”用腳投票。緊接著,便是資本市場屢見不鮮的戲劇性一幕:分析師們前腳把石頭科技吹上了天,和茅臺比較,給了個牛詞“掃地茅”;后腳就把他們“掃地出門”。公司股價用1 年多時間瘋漲,又用1 年多時間狂跌。
公司前途未卜,“雷軍系”資本終于坐不住了,紛紛加入減持大軍,雷軍入局早??隙ㄙ嵙瞬簧馘X。可他希不希望當年小米生態鏈的標志性案例,以各路減持收場?
雷軍踏入VC/PE ,他是一個資本家,但他也是一個創業者。
可如果創始團隊都在溜,雷軍不溜等被套是不可能的,他是一個創業者,還是一個資本家。
今年以來,“雷軍系”資本在石頭科技上演了大撤退,加速股價大滑坡。
石頭科技近日公布的2022 年中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29.2 億元,同比增長24.49% ,凈利潤6.17 億元,同比下滑5.4% ,自2017 年以來首次負增長,公司股價“慘不忍睹”較巔峰跌去70%,市值僅剩下可憐的293 億元,700 多億元灰飛煙滅,連茅臺一個零頭都不及。
那么,昌敬哪去了?
他發現了一門賺錢生意,依靠熱門新能源賽道造車去了。
據媒體報道,昌敬的項目洛軻汽車在今年4 月底拿到了紅杉資本、IDG 資本等知名機構的2 億美元融資,投后估值約20 億美元。資料介紹中,昌敬愛上了越野車。
他要做一款計劃在2023 年上市的車型,定價30 萬元-50 萬元區間。昌敬的想法是,在增程越野車這個細分市場打造出爆款。那將是一個充滿誘惑力的造富新故事。
資本永不眠。
關鍵詞: 700億市值灰飛煙滅 雷軍大撤退 掃地茅跌落神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