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穩,不扎實,一定會造成不必要、不理智的急躁,遲早會出問題,所以他認為,“戰略積累快不得,戰術演進慢不得”,為了更底層的堅定原則,和更長遠的發展,有時候,有局部的、階段的慢,才有全局的快。
來源 | 小米公司
(資料圖)
作者 | 雷軍(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理事、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
摘自《小米創業思考》
關于創業及企業管理,不少書會介紹創業融資技巧、企業管理法門以及提升領導力策略等內容。
雷軍的首部商業思考著作《小米創業思考》中,不僅包含他親見親歷的故事,可實操的創業方法及管理思路,還提供了真實的“血淚”經驗:實現夢想的路上,創業者或企業管理者可以規避哪些彎路與大坑?
熱情與初心是創業的重要基礎,而從逆境中總結的經驗同樣難能可貴。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雷軍在書中提到的10個“不要”心法:
1
做好準備,不要投機
雷軍十年前曾說:“站在臺風口,豬都能飛上天”,很多人用這句話描述小米的崛起,或者奚落小米的低谷。他說這其實是個誤會,他并非鼓勵投機,事實完全相反。
他說“風口上的豬”主語是豬,是說在進入新領域、尋找新機會時,要放低姿態,虛心學習,既要埋頭苦干,也要把握時機,順勢而為。“這個豬,指的是我們自己”。
雷軍說大多數能上天的豬,在風來之前,都是做好了準備的。如果豬遇見風口來卻沒有足夠的能力,很快也會掉下來。
2
不要“好大喜功”,要有耐心
小米早期建立論壇吸引手機發燒友,需要招募志愿者“刷機”。有100位陌生用戶愿意冒風險刷MIUI的系統,也就是“100個夢想的贊助商”,后來他們的ID被放在了MIUI第一版正式版的開機畫面上。沒做任何推廣,靠著口碑傳播,第一周100人,第二周200人,第三周400人,后來志愿者繼續增長。
雷軍說今天不少創業公司有些“好大喜功”,好像沒有100萬用戶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在創業最初期,短期內太多的用戶其實也沒用,關鍵是要和你的核心用戶一起把產品打磨好,這件事一定要有耐心。
3
不要貪婪,少就是多
雷軍說資源總是有限的,切口越小,壓強越大,突破越有力。克制貪婪,少就是多,要盡量少做事。
大到公司業務布局,小到一款產品定義,在一個具體的業務目標前,基于洞察以及所掌握的基本能力,要做的就是不斷收斂,專注于必要的“最小切口”,“單點突破,逐步放大”,一開始盡量聚焦到只解決用戶一個迫切的需求。
他舉例小米2014年推出的空氣凈化器聚焦“空氣凈化”,沒有“離子香氛”等花里胡哨的功能,市場客群廣泛,而且開發迅速、上市供給充足,性能、價格幾乎無可挑剔,一上市很快成為中國空氣凈化器領域的第一。他說:“決定不做什么跟決定做什么一樣重要。”
4
不要“差不多”,對不完美不妥協
小米創業方法論中的“極致”是產品觀,也是競爭策略、經營策略。雷軍說極致就是做到自己能力的極限,做到別人做不到的高度。要在心智上無限投入,不遺余力爭取最好;還要無限追求最優解,認知觸達行業和用戶需求的本質。
在專注的核心領域和方向上,不要“差不多”,沒有“夠好了”,要的是“再努力一把,能不能更好”。
雷軍舉例小米推出的GaN充電器小巧便攜,充電功率高達65W,不僅能充手機,還能給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以及各種Type-C充電口的消費電子產品充電。這是小米的工程師經過長期研發,不斷打磨,才最終把創新應用技術到放進如此小的體積中。
5
不到最后一刻,不停止思考和打磨
雷軍介紹第一代小米手機包裝盒,設計團隊歷時6個月,經過30多遍結構修改,上百次打樣,做了一萬多個樣品,最終才呈現出來。
他說了不起的極致產品都不是只靠一個天才的想法、一個突然出現的靈感,而是要經歷長期痛不欲生地修改,一點一點打磨。
產品的發布不是終點,產品的發售也不是終點,互聯網方法論告訴我們,產品賣出去,才是跟用戶關系的開始,而產品也是持續更新,一代一代迭代改善的,改改改改再改改,是沒有止境的一條路。
6
不要炫技,秀情懷
追求極致切忌“盲目自我感動”,要基于對行業、用戶需求的深刻洞察,以“專注”的方向為指導,時時校驗,防止跑錯方向。
雷軍回憶2016年他接管手機部,發現小米手機的螺絲釘供應商只有一個,價錢比同行貴5倍,因為螺絲釘上都銑出個小米的LOGO。他總結這是自嗨,錢應該用到真的對用戶有用的地方。
如果追求極致的努力不在用戶需要的正確方向上,或者不在公司專注的方向上,花的力氣越大,離題越遠。而此時的投入和努力,只能淪為一種“秀情懷”的噱頭,或者是一種無用的“炫技”,是一種盲目的“自我感動”,他不贊成把“極致”做成華而不實的噱頭。
7
不要刻舟求劍,也不要坐井觀天
雷軍回憶一次“會錯意”用戶需求的經歷,小米2021年量產的折疊屏手機MIX FOLD,因為發布會上承諾的功能需要繼續打磨再交付遭到投訴,這對于小米用戶是正常操作,但對非發燒友的商務用戶無法接受。
MIUI團隊結合一系列用戶的不滿反饋,進行了深刻反思,并制定了詳盡全面的整改計劃。
他說口碑閾值的不斷上升,是對用戶價值長期穩定提升的倒逼機制,經營者需要不斷拿出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才能維持良好的口碑。
而規避“刻舟求劍”式失誤的方法就是不要犯觀察與思考方面的“懶惰病”,重視對行業動向、用戶需求變化的洞察,注重對口碑變化的追蹤與分析。
8
不要諱疾忌醫,掩耳盜鈴
雷軍說面對口碑的負向變化,一定不能諱疾忌醫,掩耳盜鈴。可怕的不是口碑負向變化,而是口碑徹底消亡;就像可怕的不是罵得兇,而是已經沒人罵了。愿意追著罵你的,罵你罵得最兇的,要么是鐵桿,要么是水軍。
坦然面對口碑,要做好準備挨最慘的罵,然后做最快的改善動作。他說態度真誠,改進迅速,也是一種口碑。
口碑是個標量,而不是矢量,可以幫助衡量評估產品/服務,在微觀上也可以作為改善與提升的指導參考,但宏觀上來看它是產品/服務的成果衡量標尺,而不是前進方向的指揮棒。
9
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雷軍說絕不能為了追求快,而疏忽重要的戰略思考。
他說小米早期忽視了品牌的系統性建設,一些關鍵決策做得比較輕率。比如,紅米的命名,混淆了小米和紅米的界限,雖然定義是不同的產品線,但客觀上將小米早期的發燒、高端品牌形象在大眾印象中,拉向了單一的低價標簽,造成了品牌認知上的混亂。
紅米還是小米旗下第一個“X米”式的命名,起了一個非常不好的示范,在此之后,小米生態鏈中大量的公司和產品品牌沿襲了這種命名方式,造成了很多認知上的混淆,嚴重稀釋了小米的品牌勢能。
快與耐心并不沖突,在重大關節方面,還需要用更長遠的眼光看待,寧可慢一些,想明白了再做決策,在戰術執行上快的同時,戰略上還要走得更穩。
不穩,不扎實,一定會造成不必要、不理智的急躁,遲早會出問題,所以他認為,“戰略積累快不得,戰術演進慢不得”,為了更底層的堅定原則,和更長遠的發展,有時候,有局部的、階段的慢,才有全局的快。
10
不以成敗論英雄,
支持每一個瘋狂的想法
雷軍提到創新需要氛圍,需要包容失敗、包容錯誤。不以成敗論英雄,支持每一個瘋狂的想法,尊重每一個探索未知的勇士。工程師文化,就是鼓勵創新的文化。
他說2014年,工程師們討論“未來的手機是什么樣的?”大家取得了一致結論:手機正面全是屏幕。他覺得這是了不起的想法,支持大家去干,不考慮時間、投入、量產。一干就是三年,中間恰好遭遇了小米最困難的兩年,但項目沒有動搖。
2016年小米MIX發布,震撼全球,全面屏時代,由小米拉開帷幕。世界三大設計博物館也收藏了小米MIX。芬蘭國家設計博物館館長評價說:"小米MIX指明了未來智能手機的發展方向"。
不僅是MIX,小米內部大量的技術創新都并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工程師們憑著內心的熱愛和探索的激情 ,在日常工作之外腦力激蕩出來的。
“老板要求做” 和 “我自己主動要做”,這其中的創造能量有著數量級的天壤之別。自驅動,自組織,這樣的自發創新文化和探索氛圍建立起來、傳承下去,工程師們的創新動力和技術才華才能真正得到激發。
創業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去往星辰大海的途中,總免不了驚濤駭浪。
一路不容易,相信雷軍的《小米創業思考》將用他的故事與思考,為你的航程增加一些啟發,引領前進的航向。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公眾號“小米公司”。本微信號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如果您認為此文涉及侵權或標注與事實不符,請告知我們。
優秀企業的學習社區
助力企業追求卓越持續成長
聚變計劃·土士學堂| 最佳實踐案例+認知學習方法
綠研院年會| 企業家、科學家、專家學者學習交互
綠研院學習基地| 企業家學習相聚、身心怡養之地
關鍵詞: 雷軍的10個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