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網上有關小米造車的新聞“滿天飛”,信息量也十分的大。諸如小米汽車業務將不代工、不收購,堅持自建工廠;小米的首款車型售價將超過30等等之類。而這些消息是真是假?小米造車到底又進展到哪一步了呢?
事實上關于小米“不代工、不收購”的消息并不是空穴來風,在宣布造車后的一年,小米就開始著手建造北京工廠,計劃將在2023年6月份竣工。可見從一開始小米就有自建工廠的計劃,不會收購其他工廠和代工生產。
只是根據小米最初的計劃,要在 2024 年上半年正式量產這就面臨著時間緊迫以及投入的壓力。再加上如今為了控制產能過剩,汽車生產資質的審批已經收緊,這也導致小米至今都沒有拿到汽車生產資質。
(資料圖片)
包括現如今很多新勢力品牌都愿意通過收購“邊緣”車企獲得生產資質,像小鵬汽車久是通過收購廣東福迪汽車獲得了生產資質,理想同樣如此。這樣做不僅能夠節約時間和成本,同時也能讓制造效率加倍。
換句話說,如果小米首款量產車型要在2024年發布,距今已經不到兩年的時間。在這兩年時間里小米恐怕很難完成資質認證、產品設計、道路測試、渠道搭建、市場推廣等一系列工作,再加上現如今小米依然還沒解決造車資質一事,無疑更是困難重重。基于此,小米如果堅持不代工、不收購,那么首款量產車發布的時間極大可能會被延后。
再者就是價格的問題。
這兩天網上鋪天蓋地都是“小米首款汽車的售價將超過30萬元”的新聞,對此外界也持懷疑態度。比較在去年四月份時,雷軍就曾在微博上發起了一項關于小米汽車價格投票,結果有1.7萬人參與,其中不超15萬選項占比66%,投給30萬+的僅7%的占比。
這也說明絕大多數朋友都希望小米首款車的定價在15萬-30萬元以內,如果想這次網上所說,首款車型的價格要高于30萬,那么小米汽車就無法延續在手機行業樹立的“價格屠夫”形象。
眾所周知,小米手機就是靠著性價比“發家致富”的,所以小米的首款汽車廣大“米粉”自然也會更在意它的性價比,如果價格高出了粉絲朋友心里的預期,違背“民意”無疑讓首款汽車首先就處于價格競爭的劣勢方。
所以推出“30萬元以上的小米高端車”或許并不是為了走量,而通過高價來劃分和手機領域的界線,打破“便宜、實惠”的標簽,奠定一個高端的形象;如果第一款車定價很低,那么小米在消費者心中永遠就擺脫性價比的標簽,同時一定程度上也束縛了小米往更高端汽車市場上沖擊。
當然小米將定價拉到30萬以上很大程度上也和成本掛鉤。自小米宣布造車以來,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當然還有巨額資金;在自動駕駛領域首期規劃研發相關投入就達到了33億元,而小米首款汽車也同樣會搭載這項自動駕駛技術,也奠定了其高端的定位,研發成本更貴,價格更高也無可厚非。
有關小米造車的消息網上其實從來都沒斷過,真真假假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是一個清晰的造車思路。或許對于小米而言,就是想要先出定位高端的“旗艦”,樹立自己在大眾心里的品牌形象,然后再慢慢發布價格更低的產品;這套“先高端、在低端”的打法在造車新勢力領域早已司空見慣了,最典型的車企就是蔚來。一旦小米還是延續自己性價比的路線,那么以后再想沖擊高端可就難了。
關鍵詞: 不代工、不收購 售價還超30萬小米造車傳聞到底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