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今晨,小米CEO雷軍接受央視紀實訪談節目《云頂對話》的先導片曝光,他在采訪中分享了自己創業的經歷,自稱37歲就已實現財務自由,認為小米公司“注定偉大”。
雷軍表示,在他18、19 歲時,因為看了《硅谷之火》這本書,所以萌生了創辦一個技術公司,從而影響全世界的想法。在37歲,他帶領金山完成了 IPO(首次公開募股),實現了財務自由,并經歷了三四年的半退休生活,在投資界“風生水起”。
隨后,他創辦小米公司,并于2021年初正式宣布跨界智能汽車賽道,目前已有超500天。
對于小米進軍電動汽車行業這件事,雷軍表示,小米想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就要跟著風走,“此時此刻,風口就在智能電動汽車,智能電動汽車成了汽車工業和消費電子的融合,如果你不干,你就落伍了”。同時,雷軍表示,小米造車是一個被逼出來的決定。
記者留意到,小米“造車”進度很快,短短不到兩年內已建立總規模超過500人的專屬項目團隊,自建整車工廠一期已啟動建設,預計2023年6月完工,初期年產能約為15萬輛;首批140輛小米測試車將在今年內陸續在全國進行路測。
不過,“造車”的故事并不好講。且不論汽車制造的技術門檻遠高于手機、電腦、手環等,單論自動駕駛領域的專利儲備,小米還有許多功課要補。
單從專利儲備上來說,據不完全統計,小米在自動駕駛領域申請的專利超過440件,百度有4000多件,同為“跨賽道玩家”的百度申請數高達7800余件。而在智能汽車最核心的“三電”——電池、電控、電機領域,小米的專利布局對比在汽車領域深耕近10年之久的小鵬、蔚來、理想,也是“小巫見大巫”。可見小米要沖擊自動駕駛第一陣營,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記者】許雋
【作者】 許雋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關鍵詞: 雷軍再度分享創業經歷 稱造車是被逼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