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9月27日,第六屆廣州創投周收官。當天,在第十一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廣州賽區)暨2022年廣州科技創新創業大賽成長組總決賽上,脫穎而出的48家成長組企業展開激烈對決。
(資料圖片)
大賽現場,企業專屬需求對接區。主辦方供圖
第六屆廣州創投周在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廣東省科技廳指導下,由廣州市科技局主辦,各區科技主管部門、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承辦。在為期兩周的時間里,吸引了逾3000家廣州市科技企業參加,并有多家金融機構共為參賽企業提供授信支持超60億元。
基因遞送、碳排放物聯網監測、ECU(電子控制器/行車電腦)……在第六屆廣州創投周賽場上,“黑科技”百花齊放,來自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新材料六大賽道的科技企業展開了激烈角逐,展現了前沿科技發展態勢及廣州科技創新成就。
大賽現場。主辦方供圖
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市管一級調研員石鵬飛表示,大賽讓更多的科創元素聚集到廣州創投周,讓具有創新實力和硬科技的企業被看到、受關注、共成長,這也是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重要體現。
云從科技聯合創始人、戰略總監姚志強是大賽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評委。他表示,深聲科技的元宇宙虛擬人項目等令他印象深刻,讓他感受到要瞄準新的技術迭代,或者產生一些創新的用戶體驗,或者能夠快速降低使用者的成本。“在臺下看到企業路演展示的內容,有啟發和學習意義。”
廣州先藝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總經理陳衛民表示,大賽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臺,在政策、金融、咨詢服務等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幫助。“企業高速發展,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政企投服’——政府、企業、融資、服務很關鍵,平臺搭建得好了,企業在創新的土壤上可以快速成長。”
大賽現場。主辦方供圖
據了解,廣州市科技局通過實施“六大重點行動”,打通“科學技術化、技術產品化、產品產業化、產業資本化”路徑,力促產業鏈與創新鏈相互依存、彼此融合、共同演進。該局每年安排財政經費1億元,用于獎勵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州賽區獲獎企業,大力引導社會資本投資獲獎企業。
自2017年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廣州賽區)比賽以來,廣州已舉辦了六屆創投周活動,依托大賽平臺聯動股權投資基金、信貸風險資金池、科技金融工作站、科技金融特派員等創新要素給參賽企業提供投融資支持,已促成大賽企業獲得投融資金額高達322億元。
現場,主辦方還設立了大賽企業專屬需求對接區,企業路演完可在此進行與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中國銀行、投資機構、服務機構的“多對一”精準對接,全方位覆蓋企業政策、融資、貸款、產業、技術等需求。
“廣州創投周為企業綜合賦能,讓融資、貸款、上市水到渠成。”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董事長秦海鷗表示,依托大賽平臺,廣州創投周為企業鏈接政策、投融資、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等科創要素,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形成環環相扣的科技創新生態閉環。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關鍵詞: 第六屆廣州創投周收官 廣州科技 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