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節跳動和Meta的戰火,已經從短視頻燃燒到元宇宙。
9月27日,字節跳動旗下的XR品牌PICO在國內正式發布了全新的VR一體機PICO 4系列,這也是PICO被字節跳動收購后交出來的首份答卷。
用PICO創始人兼CEO周宏偉的話說,PICO 4系列是“誠意滿滿”的作品。這款產品從硬件、軟件和內容等多維度進行了升級迭代,紙面參數對比風靡全球的VR一體機Oculus Quest 2已經更勝一籌,而后者正是字節跳動的老對手Meta旗下的明星產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值得一提的是,PICO 4系列的海外發布會也已經提前在9月22日完結。好巧不巧,這兩場發布會的時間點,恰恰是卡在了今年的Meta Connect大會,也就是Oculus新款高端VR的發布會前,字節跳動想要和Meta掰掰手腕的心思,由此昭然若揭。
近年來,海外版抖音TikTok在全球市場的井噴式崛起,一直讓社交界的老大哥Meta如芒在背。Meta掌門人扎克伯格本打算通過All in元宇宙來搶占下一代社交平臺,沒想到張一鳴的接班人梁汝波直接氪金90億元拿下PICO,又一次前來貼臉碰瓷。
同樣都是“雙生武魂”,盡管TikTok及PICO目前的商業變現規模還遠不能和Facebook社交家族及Oculus同日而語,但這兩大字節系業務所爆發出來的潛力,卻已經撼動了Meta深根固本的護城河。
PICO的奇妙冒險
據悉,PICO的品牌名稱源于南美一種珍稀的鳥類,所以其中文名叫做小鳥看看。從一只名不經見轉的小小鳥,變成準備背刺科技巨頭的品牌,PICO一共飛了8年的時間。雖然目前PICO的令人矚目更多依賴字節跳動的光環,但其崛起的故事本身也是一場冒險。
公開資料顯示,PICO品牌成立于2015年,創始人周宏偉本是歌爾聲學的副總裁,PICO初創團隊的許多主力也都來自歌爾聲學的VR硬件團隊,這個團隊從2012年起就開始參與VR的研究開發。說來也巧,那一年正是字節跳動的誕辰。
億歐智庫數據顯示,全球VR/AR產業從2016-2021年經歷了一條完整的微笑曲線。VR業務是公認的燒錢大戶,在剛開始的幾年,國內VR初創企業的日子都不好過,好在PICO有歌爾集團做靠山,不但得到了世界一流的硬件代工服務,還有源源不斷的資本輸血。
在被字節跳動收購之前,PICO已經完成了四輪融資,而這些投資事件的背后,無一例外都有歌爾集團的影子。
在此期間,PICO的表現也算幸不辱命,先后發布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VR硬件產品,其中就包括全球首款VR一體機PICO Neo DK、全球首款頭手6DoF VR一體機PICO Neo等,將移動VR戰略進行到底。
與此同時,PICO的市場表現也一路高歌。IDC數據顯示,2020年,PICO位居國內VR一體機市場份額第一,其中Q4份額更是高達57.8%;其營收也跟著節節攀升,從2018年的近1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近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接近100%。
2021年對于PICO是極其重要的一年。
一方面,PICO對標全球現象級產品Oculus Quest 2打造的VR一體機PICO Neo 3在5月正式問世。這款產品不僅讓PICO有了在國內C端市場開疆拓土的實力,也讓其有了和Oculus品牌一決高下的底氣。
另一方面,由于PICO自身的驚艷表現以及VR產業的無限潛力,公司還沒來得及接受投資人競相拋出的橄欖枝,就直接被字節跳動以90億元的天價收購了。互聯網巨頭的加盟,為PICO的發展按下了加速鍵。
目前,PICO在VR行業中的地位,可以用“中國第一,全球第二”八個字來概括。Wellsenn XR報告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PICO旗下的VR硬件產品在全球市場的銷量達到了26萬臺,僅次于Meta;在國內市場的銷量為23萬臺,市占率將近70%。
根據IDC數據,PICO在2021年全球銷量將近50萬臺。今年5月,PICO將自己的VR產品出貨量目標提升至180萬臺。而在PICO 4系列發布后,中信證券預計,2023年PICO 4銷量有望超300萬臺。
周宏偉表示,目前PICO在國內線下體驗店已超過200家,已進入18個國家和地區銷售。
值得一提的是,PICO其實自誕生起就是個全球化品牌,早就在海外建立了運營商和B端兩個成熟的市場體系。而在本次PICO 4的海外發布會上,PICO也開始加快了C端的出海步伐,宣布正式進軍歐洲、日韓、東南亞市場。
巨頭的第二戰場
PICO 4的發布,標志著字節跳動和Meta在VR領域的戰役正式打響,這也是繼TikTok推出后,字節跳動和Meta又一次在世界舞臺上開啟交鋒。
在此之前,兩方雖然同在一個戰局,但戰場卻沒有太多的交集。其中,Meta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早就放棄了國內市場,VR硬件并沒有國行版本;PICO雖然有海外據點,卻沒有形成氣候,帶動其銷量的主要還是國內用戶,可以說是處于“圈地自萌”的階段。
PICO發力海外的想法在今年上半年已經初現端倪。2022年4月17日,PICO正式發布了PICO Neo 3的海外版本PICO Neo 3 Link,開始進軍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地區的C端市場。
當然,按照周宏偉的說法,PICO 4系列才是PICO真正意義上開啟全球市場的一款產品,因為它集合過往的能力和技術的積累,也集成字節跳動這一年來的人才、技術、內容的投入。
從一些關鍵的紙面參數看,PICO 4系列無論是對比上代還是Meta競品都是后來居上,而且性價比更具優勢。
這主要得益于其光學設計的升級,從菲涅爾方案升級到最新的Pancake方案后,PICO 4系列在視覺效果和輕量化等方面突飛猛進。此外,PICO 4系列還在外觀、軟件和交互等方面迎來了很多變化。
比如,PICO 4系列的手柄采用了星環弧柱設計,同時配備了更多的傳感器以及全新的線性馬達;PICO 4系列搭載了新一代PICO OS 5.0操作系統,重塑了UI界面和交互邏輯;PICO 4的瞳距調節也告別了手動操作,實現了智能化。
對于VR這種剛剛從科技潮玩落地成日常消費品的硬件產品來說,從參數、設計升級到價格,每一處細節的改善都有可能是引發市場格局地震的蝴蝶振翅。
PICO 4的成功,離不開字節跳動不遺余力的扶持。據悉,加入字節跳動后,PICO就被劃分為P0級項目,是字節跳動優先級最高的項目之一。
有了財大氣粗的老板后,PICO的大眾認知度也迅速拔高,這和以抖音為核心的字節系渠道的流量扶持息息相關。通過網紅明星帶貨、打卡優惠活動、節目冠名、IP聯動、線上線下廣告等營銷工具,字節跳動幫助PICO乃至整個國內VR行業完成了用戶教育。
為了盡快提高PICO在全球的影響力,字節跳動也是不惜血本地招兵買馬,同時還派遣了多員大獎親上前線。據周宏偉透露,PICO的團隊人數已經從收購前的三位數上漲到了四位數。目前字節跳動招聘官網發布PICO相關崗位共345個,其中包括大量研發、設計、運營崗位。
PICO如今的大將中,還有不少是字節跳動從別處挖來的。3月,字節跳動將小米前VR負責人馬杰思納入麾下,任PICO社交中心負責人一職。8月,字節跳動還挖了對手Meta的墻角,將Meta前軟件工程師Jian Zhang招募到了美國團隊。
此外,字節跳動還鼓勵內部人才轉崗PICO。目前,字節跳動多位內容業務板塊負責人已經響應號召,包括西瓜視頻負責人任利鋒、抖音綜藝負責人宋秉華和抖音娛樂總監吳作敏等。
之所以是內容高管打頭陣,主要也是因為PICO正在強化內容生態的建設。
在PICO 4系列的發布會上,PICO圍繞圍繞VR運動、VR視頻、VR娛樂和VR創造四大場景進行了內容端的迭代。其中,集等多種運動于一身的健身應用《超燃一刻》,知名華語女歌手 6DoF 全虛擬演唱會,以及正在籌備VR版《三體》VR版,都讓人眼前一亮。
由于PICO和Oculus目前都由歌爾股份代工,在VR硬件同質化嚴重的當下,PICO 4雖然已經占據先發優勢,但能夠拉開的差距也很有限。所以,相較于硬件產品,VR內容生態的建設將會在字節跳動和Meta的爭雄扮演更關鍵的角色。
寫在最后
有人曾說,張一鳴和扎克伯格是一生之敵。從建立社交帝國到進軍元宇宙,這兩個人不但創業軌跡高度重合,而且還屢屢站在了對立面。
當然,如果只看VR領域的成績,扎克伯格還是遙遙領先的。無論是硬件市場還是內容生態,字節跳動短時間內還是很難威脅到Meta的龍頭寶座。
IDC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VR頭顯(包括一體機)出貨量達1095萬臺,其中Oculus市場份額達到80%,而PICO的市場份額僅有4.5%,雙方實力極為懸殊。
同時,Oculus的內容生態已經初具規模,其官方測試平臺App Lab的應用已經上千;反觀Pico的內容生態明顯相形見絀,只有不到300款應用。
當然,Meta的優勢都是靠時間和金錢堆出來的。自2014年收購Oculus以來,Meta在VR/AR領域的投入已達數百億美元,對比之下,字節跳動入局相對較晚,投入也還遠遠不足。
雖然目前字節跳動已經攜PICO爬到了“一人之下”的位置,但想要再邁上下一個臺階,絕非朝夕之功。
關鍵詞: PICO只剩下一個對手 vr一體機 字節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