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葉曼至
麥麗素、干脆面、泡泡卷……兒時這些高糖高熱量零食,不少80后、90后并不陌生。
(資料圖片)
不過,隨著健康意識、消費觀念的提高,當80后、90后成為家長,他們對兒童零食的選擇偏好也從“好吃就行”轉變為“健康營養”,且愿意為后者付出更多溢價。貼上低糖、低鈉、低脂、無添加、富含優質蛋白、微量元素等標簽的兒童零食,紛紛新型兒童零食“身價大漲”,市場得以蓬勃發展。
據《兒童零食市場調查白皮書》,目前我國兒童零食市場規模約為休閑零食市場規模的十分之一,預測2019—2023年間,兒童零食市場將以10%~15%的復合年增長率穩定增長,市場預期超6000億元,是休閑食品市場新的發力點。
行業正處藍海,市場硝煙彌漫,不僅三只松鼠(300783.SZ)、良品鋪子(603719.SH)、百草味、來伊份(603777.SH)等零食巨頭搶占先河,一系列新銳兒童零食品牌也紛紛入局。
零食巨頭爭相部署
近年來,作為零食領域的新賽道,兒童零食幾乎為“兵家必爭之地”,零食巨頭爭相部局。
2020年,良品鋪子、三只松鼠分別推出聚焦兒童食品子品牌“良品小食仙”、“小鹿藍藍”;同年,百草味、來伊份也上線兒童食品“童安安小朋友”、“伊仔兒童零食系列”產品。
經過兩年多發展,這些布局已有一定成效。
以良品鋪子為例。2021年財報顯示,良品鋪子實現營業收入93.24億元,同比增長18.11%。報告期內,良品鋪子的兒童零食品牌“良品小食仙”全渠道終端銷售額為4.17億元,同比增長41.17%。值得一提的是,其兒童零食品牌中的健康營養棒棒(糖)系列終端銷售額達到1.28億元,占比超過30%。
據2022年半年報,良品鋪子實現營業收入?48.95 億元,較同期上升 10.72%,其中“良品小食仙”上半年全渠道終端銷售額為 2.19 億,同比增長 21.33%。
圖源:良品小食仙微博
10月10日,良品鋪子董事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良品鋪子根據兒童零食這一細分市場的特殊需求進行研發創新,2022年上半年,公司合計上新29款產品,產品矩陣持續豐富。
三只松鼠也在兒童零食賽道上持續發力。小鹿藍藍自上線以來持續增長,位居全網寶寶零食類目第一,打造包括香香米餅、鱈魚腸、凍干奶酪塊在內等10余款年銷千萬元的零食細分類目TOP1大單品。
據三只松鼠2021年財報,小鹿藍藍在2021年全渠道銷售額超5.5億元,去年下半年度實現月均銷售額破5000萬元。去年雙十一期間全渠道銷售額超4000萬元,同比增長超100%奪得寶寶零食全網銷量第一;2022年半年報顯示,小鹿藍藍營收達2.61億元。
圖源:小鹿藍藍官方微博
針對兒童零食未來下半年的部署計劃,10月9日,時代周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三只松鼠董秘辦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今年下半年的策略主要還是維持穩定。“此前這塊業務處于快速增長的階段,全渠道銷售額5個億是一道坎,我們通過一年多的時間達到這個規模之后,未來會偏向于更加高質量的發展。”上述負責人表示。
來伊份在兒童零食上也有了新動作。2022年半年報顯示,來伊份面向媽媽及兒童消費者孵化了30?余款兒童系列零食,并在線下門店設立專區。
值得注意的是,線下渠道正成為企業布局的重點之一。良品鋪子相關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今年公司全面升級小食仙品牌及包裝形象,并于六一前夕推出線下首家兒童零食品牌形象店,打造小食仙食育童樂園,不只全面滿足兒童零食需求,更滿足親子家庭互動場景需求。”
行業存在隱憂
零食頭部企業成績斐然,新興品牌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
比如嬰幼兒輔食品牌秋田滿滿。2018年8月,秋田滿滿以胚芽米起家,隨后亦展開對兒童零食品類的布局。
據媒體報道,2022年618期間,秋田滿滿全渠道銷售額突破1億元,同比增長210%;其中天貓銷售額突破4000萬,同比增長133%,榮登寶寶粥米、寶寶面點、寶寶調料、寶寶肉松、寶寶奶貝等多品類TOP1;京東銷售額超去年6.8倍,榮登京東POP寶寶零食TOP1,營養輔食TOP1;抖音、快手、唯品會、拼多多等新興渠道同比增長195%。
資本也正關注著這一藍海。母嬰行業觀察數據顯示,從2022年上半年投融資情況來看,母嬰童產品共有19起融資事件。在各個細分領域中,嬰童食品有9起融資,數量最多,且融資集中在輔零食和乳制品相關領域。
2022年1—3月,兒童健康鮮食“唯鮮良品”、兒童零食“媽咪呀”、兒童健康餐食“怡芽YUMMYKIDS”相繼獲得千萬級天使輪融資;2022年6月,常溫奶酪食品生產商“優鮮工坊”獲得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熊貓乳品。
餐飲行業分析師、凌雁管理咨詢首席師林岳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兒童零食其實是由休閑食品延伸出來的一個旁支,是一個按照消費群體來切割的細分賽道。“兒童零食整體的前景是很好的,除了細分不同年齡的群體以外,在營養補充和健康都有很好的創作空間。”
圖源:圖蟲創意
不過,隨著兒童零食行業升溫,隱憂與問題也逐漸顯現。
部分商家打著兒童零食的旗號,產品品質卻參差不齊,更有甚者出現不合標準的情況。
町芒研究院發布的《2022兒童食品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其所評測的兒童零食類目包含溶豆、兒童小饅頭、兒童蝦片、磨牙棒、海苔夾心脆等400多款產品,僅有“卡通形象”而未標注“適用年齡”的兒童零食產品占比83%,與普通食品執行標準一樣的兒童零食占比93.4%。
此外,《報告》還對市售16款兒童蝦片進行評測,整理其執行標準及產品食用說明發現,37.5%的產品執行企業標準,56.1%的產品執行國標,執行兒童零食通用要求的僅6.3%。
事實上,早在2020年6月,國內便出臺實施《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標準,這是國內首個兒童零食標準,并首次定義兒童零食概念、提出兒童零食營養健康要求,并對兒童零食安全性提出要求。
時隔兩年,這一標準再次修訂升級。2022年5月,中國副食流通協會、中國兒童中心、良品鋪子旗下兒童零食子品牌“小食仙”聯合發布2022版《兒童零食通用要求》《“食育加佳”認證通則》《兒童糖果巧克力通用要求》,兒童零食品類標準得到進一步細分。不過,這一標準并非強制性執行。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作為食品行業細分領域,目前,零食產業端想突出兒童零食的概念,但消費者對這一概念還沒完全認可。“這和品牌多采用代工模式有關,但更重要的則是因為行業國標的缺失。國標出臺后,兒童零食行業才會有強制性要求和門檻,也才會更好保護消費者,這是行業發展的關鍵。”朱丹蓬表示。
關鍵詞: 兒童零食坐上行業C位市場硝煙彌漫 頭部企業爭相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