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夏治斌 石英婧 上海報道
(資料圖)
“聽了政府工作報告后,深受鼓舞,切實感受到我國五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和變革,尤其是在高科技領域持續創新突破。在聆聽政府工作報告后,全國人大代表,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沖壓廠三車間黨支部書記、模具鉗工首席技師劉輝如是感慨道。
劉輝直言:“我感觸最深的是五年來智能化、數字化已經席卷汽車智造行業,作為產業工人,也在新浪潮中逐漸升級‘換裝’,實現自我轉型的同時,也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
除了對汽車智造感受頗深外,劉輝還對汽車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有著深刻的見解。劉輝指出,我國正在積極穩妥地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并且進行了全面具體的部署工作,在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方面都實施了調整優化。“汽車產業的‘雙碳’轉型,不僅涉及交通領域的清潔低碳,還決定了人們生活方式的綠色出行。”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今年兩會期間,劉輝分別就職業技工的培養、汽車產業的“雙碳”轉型提交了相關的建議。
加強對數字化技工人才的培養
“我是1987年參加工作,崗位是模具設計、制造鉗工。原來我們是手工繪圖,手工加工修配工藝。沖壓工藝作為汽車四大工藝之首,對于整車成本的影響達到了20%以上,原來傳統沖壓工藝效率低,產品質量的穩定性較差,人工勞動強度高,制造成本也比較高。”劉輝稱。
劉輝進一步表示:“而現在,我非常真切地感受到,數字化的變革浪潮已經滲入了沖壓廠同事們的日常工作中。我們數字化沖壓車間,以自動化設備為基礎,在物流網及服務網的技術上建立起了強大的數字化生產制造執行平臺,實現全過程生產跟蹤、物料拉動、工藝指導、設備監控、質量追溯等動態監控。自動識別的零件信息采集、自動化的排產及物料拉動、實時可視的整車過程跟蹤、智能的現場預警及質量呼叫等功能,都為我們沖壓廠技術員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性,也提升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競爭力,降低了制造成本。”
“但是,我們也面臨數字化轉型的一些痛點,需要政府和全行業來共同努力實現,主要體現在數字化技工人才非常短缺等方面。”劉輝直言。
劉輝指出,職業院校在智能制造、自動化、數字化領域的專業匹配較少,直接制約了企業數字化技工人才,希望我們國家在職業技工方向的培養上提供更多資源保障,尤其是新科技領域方面,也希望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給予更多政策性扶持,讓職業技工在學校里就可以明確企業和社會的需求。“希望政府能夠將科技領域的技能人才納入高層次人才范疇,出臺更完善、更具體的人才引進配套政策。”
據悉,江鈴集團已經全面規劃啟動了4大板塊30余家子公司的數字化轉型工作,建設196個數字化項目,2022年已交付111個,重點聚焦“產品數字化、運營智能化、用戶服務敏捷化、產業體系生態化”,打造“科技江鈴、特色江鈴”,推動企業向科技型制造企業轉型。
以江鈴汽車為例,劉輝表示,其正在以數字營銷、數字研發、5G+智慧工廠為主攻方向開展數字化轉型,通過雙中臺建設,實現業務與技術的融合,尤其在營銷領域,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用戶直連和全域營銷運營能力,實現數字化賦能營銷業務,汽車從下訂單到整車下線,交付周期縮短了20%。
根據劉輝介紹,在江鈴集團新能源汽車公司,工程師通過數字化管理大屏,就能精確掌握涂裝、焊裝、總裝的設備運行數據,“5G+智慧工廠”建設讓生產效率提升了10%;國內救護車市場份額超過80%的江鈴集團,引入“5G+智慧工廠”建設后,特殊訂單設計速度提升了30%,生產交付能力提升了20%。“集團去年旗下兩家企業榮獲國家智能制造優秀場景,7家企業入選全省‘兩化整合’示范企業。”
搶抓汽車制造綠色低碳新賽道
除了聚焦數字化技工人才的培養,劉輝還將視角聚焦在汽車制造的綠色低碳轉型。劉輝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江西是一個青山綠水的好地方。作為江西的汽車產業代表,江鈴要為家鄉追青逐綠,推動江西綠色崛起貢獻力量。”
根據劉輝介紹,江鈴集團的綠色低碳發展主要體現在新能源產品和綠色工廠、綠色制造。2022年,江鈴集團新能源轎車“羿”出口歐洲、中亞、東南亞等市場,填補了江西省純電動A級轎車出口海外的空白;在珠三角等物流業發達區域,江鈴純電動輕卡“E路達”、純電動輕客“E路順”正在收獲越來越多的訂單。新能源產品已經覆蓋了集團全系車型。
“2023年,新能源汽車尤其是新能源商用車滲透率將進一步提升,江鈴集團將上市6款新能源產品,其中既有商用車,也有乘用車。此外,集團建設了全球新能源營銷網絡,江鈴純電動商用車出口到智利、烏拉圭、巴拉圭等拉美市場,電動輕卡在智利市場占有率超過80%。集團旗下零部件企業也正積極朝著新能源方向轉型,江鈴在電驅動橋、電動變速器方面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劉輝表示。
記者了解到,在綠色工廠和綠色制造方面,2021年底投產的江鈴富山工廠是一座綠色智能數字化工廠,建設了全國最大的單體分布式光伏項目全容量并網發電;江鈴集團新能源新工廠布置了光伏發電系統,每年為其提供80%以上的用電量,并對雨水回收、余熱利用、廢氣處理等方面進行進一步優化,是一座智能與環保理念融為一體的綠色工廠。
劉輝稱:“雖然國內汽車產業正朝著綠色低碳全面轉型,但仍然面對核心技術及續航制約、配套基礎設施、成本高企等挑戰,而且,作為碳排放‘大戶’的汽車行業,還始終未迎來明確的落實‘雙碳’目標的路線圖和目標規劃,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汽車產業的節能減排步伐。”
如何促進汽車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劉輝認為,汽車業助力落實“雙碳”目標,不僅要繼續擴大新能源產品的普及,還要在生產端和使用端共同發力,推動全產業鏈實現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要建立健全支持汽車產業低碳發展的政策措施,希望盡快出臺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專項規劃,加快推進汽車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并通過持續豐富政策工具箱,與新能源車補貼政策、積分政策等有效銜接,進一步降低制造、流通、使用等環節的成本。”
其次,劉輝表示,要加強汽車產業鏈布局與低碳技術研發創新,對鋰、鈷等上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與掌控,保證產業鏈安全;推動“官產學研”各方形成合力,通過技術孵化、項目示范等方式,加快清潔能源、綠色制造等技術落地,以及原材料的循環利用。
“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企業研發投入受政府補貼影響,同時也影響著企業績效,高新技術產業仍然需要保持更高水平的研發投入。”劉輝建議,增加新能源出口運費的補貼,進一步加大對新能源車使用端的支持力度,如,持續完善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建設,提供充電電費優惠等,進一步形成鼓勵低碳產品消費的氛圍。
(編輯:石英婧 校對:顏京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