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已經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全面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要素。近年來,數據隱私泄露等公共安全事件頻發,折射出數據要素市場存在的技術安全風險問題。工信部近日印發《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數據安全管理辦法(試行)》(下稱《管理辦法》),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管理辦法》重點解決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數據安全“誰來管、管什么、怎么管”的問題。
網絡數據安全已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信息時代國家安全的戰略基石,在國家不斷加強數據安全監管的背景下,運營商在云計算領域具有明顯的安全優勢,未來的發展潛力巨大。
【資料圖】
1
政策發力
織密織牢數據安全網
近年來互聯網、云計算等業務高速發展,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速,在促進國家信息技術創新和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國家安全、產業安全以及個人隱私權等諸多問題。我國在網絡安全和數據治理方面的政策不斷出臺,立法體系不斷完善,對于數據安全的監管力度不斷提升。
2021年9月《數據安全法》頒發,2021年11月《個人信息保護法》施行,2022年1月《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修訂版頒布,而在今年7月7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了《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并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而此次《管理辦法》的正式發布更進一步推動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數據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數據安全相關的技術、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還不完善,數據安全體系的成熟還需逐步推動,有關數據安全的技術、產品、解決方案、服務會逐步走向完善。
2
數據時代
運營商應用數據面臨大挑戰
當前,在5G加持下,以網為基礎、以云為核心,深度融合“云+網”IT 系統的云網融合一體化服務,已成為助力運營商從單純通信類業務向綜合信息服務轉型的重要抓手與業務著力點。然而云網融合技術,對網絡、業務、計算的融合重構、多云互聯等,使得數據安全的技術、建設、運營管理模式均與傳統網絡存在較大的差異,運營商的數字基礎設施面臨著新型的數據安全挑戰。
這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新基建”融合架構加大了存儲、計算、網絡虛擬化等數據安全邊界泛化的程度與風險。二是“新基建”場景下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對安全防御智能化程度提出更高要求。三是多元化應用場景帶來從“通用安全”向“按需安全”的挑戰。四是新業務模式加快重塑網絡安全生態的需求。
3
夯實底座
中國電信著力提升數據安全能力
網絡安全是新基建的重要內涵,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維護數字安全,運營商責無旁貸。中國電信以打造服務型、科技型、安全型企業為目標,提出了構建云網融合、綠色、安全的數字基礎設施。
在此基礎上,中國電信構建了“云、網、端、邊、用”一體化、全方位的安全保障體系,通過網絡原生安全+可信云,創新性打造云網POP點上的獨特安全能力,將中國電信的網絡資源與云資源緊密耦合在一起,筑牢安全可信的“安全堤壩”。中國電信自主研發“云堤平臺”,成立天翼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啟動“量子鑄盾行動”,打造了一個包含“數據安全管理體系、數據安全運營體系、數據安全技術體系”的全面安全體系,為電信網絡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