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總有小伙伴問小編內徑千分尺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_內徑千分尺的使用方法視頻是什么,小編為此在網上搜尋了一些有關于內徑千分尺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_內徑千分尺的使用方法視頻的知識送給大家,希望能解答各位小伙伴的疑惑。
1、1 正確測量方法 1)內徑千分尺在測量及其使用時,必需用尺寸最大的接桿與其測微頭連接,依次順接到測量觸頭,以減少連接后的軸線彎曲。
2、 2)測量時應看測微頭固定和松開時的變化量。
(相關資料圖)
3、 3)在日常生產中,用內徑尺測量孔時,將其測量觸頭測量面支撐在被測表面上,調整微分筒,使微分筒一側的測量面在孔的徑向截面內擺動,找出最小尺寸。
4、然后擰緊固定螺釘取出并讀數,也有不擰緊螺釘直接讀數的。
5、這樣就存在著姿態(tài)測量問題。
6、姿態(tài)測量:即測量時與使用時的一致性。
7、例如:測量 75~600/0.01mm的內徑尺時,接長桿與測微頭連接后尺寸大于 125 mm 時。
8、其擰緊與不擰緊固定螺釘時讀數值相差 0.008 mm 既為姿態(tài)測量誤差。
9、 4)內徑千分尺測量時支承位置要正確。
10、接長后的大尺寸內徑尺重力變形,涉及到直線度、平行度、垂直度等形位誤差。
11、其剛度的大小,具體可反映在“自然撓度”上。
12、理論和實驗結果表明由工件截面形狀所決定的剛度對支承后的重力變形影響很大。
13、如不同截面形狀的內徑尺其長度 L 雖相同,當支承在(2/9)L 處時,都能使內徑尺的實測值誤差符合要求。
14、但支承點稍有不同,其直線度變化值就較大。
15、所以在國家標準中將支承位置移到最大支承距離位置時的直線度變化值稱為“自然撓度”。
16、為保證剛性,在我國國家標準中規(guī)定了內徑尺的支承點要在(2/9)L 處和在離端面 200 mm 處,即測量時變化量最小。
17、并將內徑尺每轉 90°檢測一次,其示值誤差均不應超過要求。
18、2誤差分析 內徑尺直接測量誤差包括受力變形誤差、溫度誤差和一般測量所具有的示值誤差,讀數瞄準誤差、接觸誤差和測長機的對零誤差。
19、影響內徑尺測量誤差,主要因素為受力變形誤差、溫度誤差。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