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隊長,魏186井有套壓,可能是封隔器密封不嚴造成的,是否繼續開展作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先放套壓,觀察站上流量是否正常,落實套管是否漏失。”
上午9時10分,劉麗娜接到從河南油田魏186井測試作業現場打來的電話后,迅速作出回復。現場作業人員按照劉麗娜給出的解決措施,及時完成了當天的測試任務。
每天平均40多個電話,解決近20個問題,是河南油田油服中心測試隊主管技術的副隊長劉麗娜的日常。
去年,油服中心推進深化改革,在測試隊實施區域承包制度。劉麗娜承包的魏崗區域有70多口水井、300多口油井,業務量非常大。這種情況下,既要提高工作效率,又要及時、準確地提供測試數據,為油田開發方案部署和油水井的正常生產提供技術支撐不是輕而易舉之事。
劉麗娜認為,良好的專業素養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法寶”。“作為主管技術的副隊長,不僅要快速提出解決現場問題的方案,還要對自己作出的每一個決定負責。”劉麗娜說。
為了提高專業素質,劉麗娜一直堅持學習。書本、專家、現場都是她學習的老師。測試儀器結構原理、測試技術知識、管理技能等,都是她學習的重點。
“劉隊長學習起來,就像一臺不知疲倦的機器。現在,她解決問題的時間不斷縮短,水平越來越高了。”測試班班長張學軍說。
在自己提升技術水平的同時,劉麗娜不忘提升全隊測試人員的技能水平。“同心測調”技術可以實現邊測邊調,改變了以往測、調分離的問題,能大幅度節約時間。為了讓測試工都掌握該技術,劉麗娜通過現場技術指導、師帶徒等,手把手教授員工操作技能。該隊廣泛應用該技術后,測試調配作業時長平均縮短1.5天。
除此之外,“套管找漏”“四十臂”等新技術,也是劉麗娜推廣的重點。每一次,她都先自己潛心學習,掌握操作技巧后,再現場教學,讓員工充分掌握新技能。
“改革不僅要提高工作效率,更要提高經濟效益。”為了提高人均產值,劉麗娜決定對班組進行優化。在充分考慮設備、人員情況的基礎上,劉麗娜決定合并優化兩支高壓班組。經過半年多的實踐,目前,高壓班組人均產值每月增加7333元,在測試隊7個班組中排名第二。
人員優化了,員工的崗位職責更清晰了,但劉麗娜的工作任務更重了。“我是隊里的機動人員,哪里需要,我就頂上去。”劉麗娜說。去年9月份,F8-19井需要緊急開展測試作業,查找套管漏點。接到通知后,劉麗娜迅速組織臨時班組,到現場開展作業。由于該井長期未注水,井筒內油污較多,測量數據受到很大影響。反復調試后,效果仍不佳。劉麗娜深入現場對該井進行熱洗刮削清除油污,一干就是13個小時。到23時,她終于找到3處漏點,圓滿完成了工作任務。
“劉隊長是個工作狂。在我們隊,她經常上班最早、下班最晚。”測試工袁飛說。
“只要能高質高效地完成工作,這些苦不算啥。”劉麗娜坦然一笑,繼續忙碌。
(張偉英)
(責任編輯:劉小溪 審核:蔣文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