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醫療器械
是人民生命健康的有力保障
繼1月4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首臺國產體外膜肺氧合機(ECMO)
在深獲批上市后
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里
相關研發和生產節奏
不斷加快
2月3日
第300臺”深圳造“國產ECMO成功產出
成為我國高端醫療裝備發展的
又一里程碑
從0到300背后
深圳產學研醫“牽手”
打破科技與產業壁壘
2月3日上午,深圳衛視&壹深圳客戶端記者在深圳漢諾醫療科技公司看到,剛剛組裝完成、經過檢測的最新一批ECMO設備,已經打包完畢。
這批“整裝待發”的產品,即將從深圳發往江蘇、陜西、成都等省市醫院,陸續應用于臨床。從1月初的第1臺到如今的第300臺,作為高精尖醫療設備,實現產能爬坡的過程并不容易。
“為了確保產品質量,我們不斷拔高、加嚴相應測試和內部的控制標準。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整個產品生產的所有上下游堵點和節點全部被打通,才能實現保供任務。”該企業常務副總經理葉建平告訴記者。
ECMO,全稱是體外膜肺氧合系統,俗稱人工肺。它能夠替代人的心肺功能,對重癥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續的體外循環與呼吸支持,在肺功能嚴重受損時承擔氣體交換任務,讓肺處于休息狀態,減少進一步損傷,以爭取寶貴時間挽救生命。
高成本,高門檻,導致ECMO在全球范圍內都十分搶手。此前,我國ECMO設備全部依賴進口,一臺ECMO設備的價格從100萬到300萬不等,每周使用成本也高達14萬元。在業界有一句話,“ECMO一響,黃金千萬兩。”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ECMO在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癥患者治療中表現突出,重要性愈發顯現。然而,ECMO研制的關鍵核心技術一直被“卡脖子”。歷經三年攻關,今年年初,深圳研發的我國首臺國產ECMO經國家藥監局審批上市。
從無到有,從首臺全自主研制ECMO的成功誕生,到第300臺國產ECMO產出,這是深圳醫療器械產業邁向高端、邁向自主化的典型代表。
研發成功并上市后,企業隨即投入緊張的應急擴產保供任務之中。在順利完成交付任務后,確保后續臨床環節的安全應用成為當務之急。
葉建平介紹,目前企業積極完善培訓系統,讓產品在一線更快速服務于重癥救治。關注產品使用的狀態,后續在臨床中使用能夠得到更好應用。
助推深圳建設高端醫療裝備創新高地
近年來,深圳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創新資源加速集聚,產業生態正逐步完善。
此前,深廣高端醫療器械集群入選工信部25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優勝者名單。剛剛過去的2022年,深圳市高端醫療器械集群再入選工信部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
以此次國產ECMO獲批、短時間內產業化為契機,深圳將進一步打造全球知名的高端醫療器械研發中心和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聚發展高地。
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研究員張紅斌表示,深圳已經在醫療行業的五大關鍵領域進行布局,包括醫學影像、體外診斷等,同時也將聚焦這些領域的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進行攻關,聯合企業優勢力量,形成創新聯合體,源源不斷地為新一代的診療核心技術提供助力,推動形成高端醫療裝備的創新高地。
一次次的突破,更加堅定了深圳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面向未來,深圳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繼續保持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持續增強深圳先進制造業在全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記者?/ 黃濤 王濤
編輯 / 李雄飛